考前沖刺二(第一單元)
一、A1型題:每一道考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龍膽瀉肝湯與蒿芩清膽湯中均含有的藥物是
A.半夏
B.木通
C.黃芩
D.梔子
E.澤瀉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龍膽瀉肝湯的組成為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車前子。蒿芩清膽湯的組成是青蒿腦、淡竹茹、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殼、陳皮、滑石、甘草、青黛。
2.下列各藥,常用治療肝氣郁結所致月經不調的藥物是
A.香附
B.木香
C.枳實
D.橘皮
E.川楝子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香附可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理氣調中。可用于治療肝氣郁結所致月經不調。木香可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枳實可破氣除痞,化痰消積。橘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川楝子可行氣止痛,殺蟲。
3.其性開泄的邪氣是
A.風
B.寒
C.暑
D.燥
E.火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其性開泄,指其風邪易使腠理宣泄開張而有汗出。風邪侵襲肌表,使皮毛腠理開泄,出現(xiàn)頭痛、汗出、惡風等癥。故《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于風者,上先受之。"
4.頸部淋巴結腫大,疑為癌腫轉移時,應首先考慮的是
A.鼻咽癌
B.食管癌
C.結腸癌
D.肺癌
E.肝癌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頸部淋巴結腫大常見于鼻咽癌,胃癌,淋巴結炎癥等。左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常考慮為胸部腫瘤,如肺癌、胃癌等。
5.臨床哪項檢查對判斷霍亂脫水程度最有意義
A.皮膚黏膜彈性
B.血壓
C.血細胞比容
D.血鈉
E.血漿比重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霍亂患者脫水表現(xiàn)為輕度:皮膚黏膜干燥,皮膚彈性稍差,失水1000ml,血漿比重1.025~1.030。中度:皮膚彈性差,尿量減少,失水3000~3500ml,血漿比重1.030~1.040。重度:皮膚干皺,極度無力,血壓下降,神志改變,失水4000ml,血漿比重>1.040。因此血漿比重對判斷霍亂脫水程度最有意義。
二、A2型題:每一道考題是以一個小案例出現(xiàn)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6.某患者,女,36歲。1周來頭暈目眩,伴胸脅脹悶,舌紅,脈弦。治療應首選
A.脾俞、足三里、氣海、百會
B.豐隆、中脘、內關、頭維
C.胃俞、豐隆、太沖、期門
D.風池、肝俞、行間、俠溪
E.百會、膽俞、外關、俠溪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辨證為肝陽上亢型眩暈。肝膽兩經,同為風木所寄,取風池、行間、俠溪清泄肝膽上亢之陽,肝俞平肝潛陽。A治療氣血虛弱型眩暈;B治療痰濕中阻型眩暈;C治療肝胃不和型疾病;E治療腎精虧損型眩暈。
7.患者,女,18歲。頭痛1d,以后頭部為重,痛如錐刺,舌淡。治療除用阿是穴外,應選取
A.天柱、后頂、昆侖
B.上星、頭維、合谷
C.百會、通天、行間
D.率谷、太陽、懸鐘
E.血海、合谷、申脈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頭痛如錐刺為瘀血阻滯,經脈不通,據"血實者決之"的治療原則,取阿是穴瀉之,祛瘀通絡;足太陽經上的天柱和督脈上的后頂位于后頭部,取之可活血祛瘀;昆侖是足太陽經的經穴,取之可清頭明目。
三、B1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8-9題共用備選答案)
A.天麻鉤藤飲
B.大定風珠
C.羚角鉤藤湯
D.鎮(zhèn)肝熄風湯
E.川芎茶調散
答案 A B C D E 8.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舌絳而干,脈弦數者。治宜選用
答案 A B C D E 9.頭痛眩暈,失眠多夢,舌紅苔黃,口苦面紅,脈弦數者。治宜選用
正確答案:8.C,9.A 解題思路:高熱不退,手足抽搐,提示此患者有風有熱,由此判斷為熱盛動風之證,羚角鉤藤湯涼肝息風,增液疏筋。口苦面紅,舌紅苔黃即為肝陽亢盛之證;肝陽上亢以至頭痛眩暈,失眠多夢,天麻鉤藤飲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10-11題共用備選答案)
A.心虛膽怯證
B.心血不足證
C.瘀阻心脈證
D.痰火擾心證
E.水飲凌心證
答案 A B C D E 10.心悸眩暈,胸悶痞滿,渴不欲飲,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惡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脈象弦滑或沉細而滑。證屬
答案 A B C D E 11.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證屬
正確答案:10.E,11.C 解題思路:飲證反復發(fā)作,日久不愈,導致心陽受傷,水飲凌心而見心悸,心陽受傷而形寒肢冷,飲停致使清陽不升故眩暈,飲停氣機不暢故胸悶痞滿,痰飲為陰邪,內停傷陽,津液不能化氣上承則口渴喜熱飲,為津液輸布障礙而非津液不足,故渴不多飲,小便短少,下肢浮腫,惡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脈象弦滑或沉細而滑均為飲停之征。心脈瘀阻多因正氣先虛,陽氣不足,心失溫養(yǎng),故見心悸不安,心脈不通則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故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發(fā)紺,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均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