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險、銀保和團險三駕馬車停滯不前,保險業面臨增長困難。中英人壽能否靠經代獨辟蹊徑?
中英人壽旗下在北京的十余家保險經代公司近百人日前參加了中英人壽舉辦的首屆“北京經代渠道銷售系統大型聯合培訓”。自2004年8月10日中英人壽北京分公司與北京嘉信保險代理公司正式啟動合作,宣布用保險經紀進入北京保險市場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從人員規模上看,中英人壽在北京的經代隊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自2002年保險經代市場大門重啟,保險經代機構猛增,兩年時間,保監會共批準建立了1138家保險經代公司,截止今年1季度,這一數字已達到1441家。全國保險經代機構“今年還要增加五六百家”,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不久前主持召開的首屆“保險代理機構年會”上,中介辦公室主任雷洪生明確表示。
有別于其他市場主體少、缺乏國家政策的支持的初級市場,中英大膽提出了,“仍有部分業內外人士‘誤’認為國內保險中介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的看法。
保險經代行銷首要任務是向消費者推銷保險經代機構的功能是什么?在國家保險法的地位如何?能為消費者帶來什么好處?中英人壽北京分公司助理總經理李健成竭力“糾正”目前保險經代的營銷觀念。這也是中英此次培訓的重中之重。國內的保險經代行銷仍主要沿用了傳統的個人營銷模式,無法充分彰顯出保險經代行銷的特有優勢。李健成剖析了經代營銷與個人營銷間差異。經代行銷不能繼續沿用傳統的個人營銷的模式:推銷自己——>推銷公司——>推銷產品。
李健成具有十余年海外保險從業經驗、并連續幾度獲得世界保險營銷殊榮——美國百萬圓桌MDRT 會員資格。
李健成還從產品項目多,服務質量好、理賠效益高三大方面逐一詳盡闡述了通過保險經代公司購買保險的諸多“好處”。
保險經代渠道除了能幫助保險公司做到專業分工、產銷分離,大量的降低固定成本、節省開支,同時因為能為消費者提供公開公正的資訊、豐富開放的選擇,和打造“保險超市”的優越購買環境,而被廣為接受,尤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絕大部分通過中介實現,如英國,60%以上的業務由經紀人帶來;中國臺灣,25%新契約業績來自經代市場。
雖然,目前中英人壽已經將觸角從廣州延伸到北京、成都。從目前業務開展情況看,也只有北京市場的經代業務開展相對較好,其他兩地依然難脫“俗套”。成都市場還是以個人業務唱主角,銀保業務是廣州大本營的重頭戲,據公司相關人士介紹。
相對目前市場已經擁有的1441家保險經代公司的龐大規模,對于整個保費收入的貢獻卻不足2%,可見國內經代機構的現狀。“老百姓和保險公司對保險經代接受度都很低”業內人士坦陳保險經代的生存困境。
銀保業務大面積滑坡,個險業務人員流失嚴重,增長乏力,團險業務尤其是合資保險公司團險業務裹足不前,什么是保險新的利潤增長點?業內普遍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