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答案:
1.保險經營除貫徹一般商品經營原則,如經濟核算原則、隨行就市原則、薄利多銷原則等,還應遵循一些特殊的經營原則。
①風險大量原則。風險大量原則是在可保風險的范圍內,保險人根據自己的承保能力,努力承保大量的具有同類性質與同類價值的風險與標的。這是保險經營的基本原則。
②風險分散原則。風險分散原則是保險人為了保證經營穩定性,應使風險分散的范圍盡可能擴大。若保險人承保的風險過于集中,則一旦發生保險事故,就可能產生責任累積,使保險人無力承擔保險風險。分散風險的方法有:按地理范圍分散;多種經營補償分散,跨時間的風險分散。
③風險選擇原則。風險選擇原則是指保險人對投保人所投保的風險種類、風險程度和保險金額等應有充分和準確的認識與評估,并根據判斷作出選擇。風險選擇分為兩種形式有:事先選擇和事后選擇。
2.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經營上的重要課題,而各國政府都把它列為保險業管理的重要部分。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基本原則是:
(1)安全性。安全性是保險資金運用的第一原則,安全性的具體含義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盡可能避免風險大的投資項目,二是進行組合投資。
(2)收益性。收益性是指保險資金運用的使用效果。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是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最主要動機。
(3)流動性。流動性是指資產的變現能力。保險公司在對保險資金運用時要考慮到有一部分資產能夠隨時變現,保證支付保險賠款和給付保險金的需要,關鍵點在于資產業務與負債業務的期限匹配。上述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原則中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者之間存在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3.保險業是風險管理行業,保險經營具有以下特征:
(1)保險經營活動是一種具有經濟保障性質的特殊的勞務活動,保險以經濟補償與給付為基本功能。
(2)保險經營資產具有負債性。保險經營的資產中,自有資本所占的比重很小,絕大部分來自于投保人按照保險合同向保險企業繳納的保險費、保險儲金等。
(3)保險經營成本具有不確定性。首先,保險費率是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計算出來的,與未來的情況有偏差;其次,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最后,就每一保單而言,在保險期限內,保險事故發生的越早,成本越大,如果保險事故在保險期限內未發生,就基本上不存在保險成本。
(4)保險企業的利潤計算具有特殊性。保險人的利潤在以當年收入減去當年支出的基礎上,還要調整年度的業務準備金,調整數額的大小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從直觀的角度看,壽險企業的利潤基本上來自于利差收益、死差收益與費差收益。
(5)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企業穩健經營的基石。保險經營中會形成一筆閑置資金,為了保證賠償或給付,并形成與增加經營利潤,必須運用好閑置資金,并要追求比較好的投資實績。
(6)保險經營具有分散性和廣泛性。保險企業承保的風險范圍廣,經營險種多,囊括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影響面廣泛。
4.保險人在厘訂費率時要貫徹權利與義務相等的原則,具體而言,厘訂保險費率的基本原則為充分、公平、合理、穩定靈活以及促進防損原則。
(1)充分性原則。充分性原則指所收取的保險費足以支付保險金的賠付及合理的營業費用、稅收和公司的預期利潤。充分性原則的核心是保證保險人有足夠的償付能力。
(2)公平性原則。公平性原則指一方面保費收入必須與預期的支付相對稱;另一方面被保險人所負擔的保費應與其所獲得的保險權利相一致,保費的多寡應與保險的種類、保險期限、保險金額、被保險人的年齡與性別等相對稱。
(3)合理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指保險費率應盡可能合理,不可因保險費率過高而使保險人獲得超額利潤。
(4)穩定靈活原則。穩定靈活原則指保險費率應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以保證保險公司的信譽。
(5)促進防損原則。促進防損原則指保險費率的制定有利于促進被保險人加強防災防損,對防災工作做得好的被保險人降低其費率;對無損或損失少的被保險人,實行優惠費率;而對防災防損工作做得差的被保險人實行高費率或續保加費。
5.保險費率的計算方法大致有三類:
(1)分類法。分類法是在按風險的性質分類基礎上分別計算費率的方法。分類法的優點在于便于運用,適用費率能夠迅速查到。
(2)觀察法。觀察法又稱個別法或判斷法,是按具體的每一標的分別單獨計算確定費率的方法。該方法費率確定由核保人員依據經驗判斷,提出一個費率供雙方協商。由于某些險種沒有以往可信的損失統計資料而不能使用分類法時,就只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判斷確定費率。
(3)增減法。增減法又稱修正法,是在分類法的基礎上,結合個別標的的風險狀況予以計算確定費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