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
1.損失概率和風險大小之間是何關系?
2.風險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3.何謂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那些步驟?
4.什么是可保風險?其條件有哪些?
5.什么是風險?風險是如何分類的?
6.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問題1
風險是損失的不確定性。
損失頻率亦稱損失機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數目的危險單位中可能受到損失的次數或程度,通常以分數或百分率來表示,即:損失頻率=損失次數/危險單位數。
不確定的程度可以用損失概率來描述,當概率從0到0.5時,隨著概率的增加,不確定性也相應增加;當概率為0.5時,不確定性最大;當概率從0.5至1時,隨著概率的增加,不確定性隨之減少;當概率等于0或1時,不確定事件轉化為確定性事件。概率為0,表示肯定不發生;概率為1,表示肯定發生。
問題2
風險的組成因素有: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
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共同構成的,風險因素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風險事故發生可能造成損失,風險因素平加可能造成損失,風險因素增加或產生風險事故,風險事故引起損失。
問題3
風險管理是經濟單位透過對風險的認識、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以下幾個基本環節:(1)風險的識別。風險的識別是經濟單位和個人對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整理,并對風險的性質進行鑒定的過程。它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2)風險的估測。風險的估測是指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的詳細損失資料加以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風險估測的內容主要包括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兩個方面。(3)風險管理方法的選擇。風險管理方法分為控制法和財務法兩大類,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重點在于改變引起風險事故和擴大損失的各種條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納風險成本的財務安排。(4)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是分析、比較已實施的風險管理方法的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契合程度,以此來評判管理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收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