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6 共3頁
三、判斷題
1、純粹風險所導致的結果有三種,即損失、無損失和盈 利。
2、運用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目的是降低損失頻率和減 少損失程度。。
3、風險頻率(Frequency of Risk) ,又稱損失程度 (Degree Loss),也稱損失頻率(Frequency of Loss),是指一定時間內、一定規模的 危險單位可能發生損失的次數。
4、解釋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之間的關系有兩 種理論,亨利希(H·W·Heinrich)的骨牌理論認為是事物所承受的能量超過所能容納 的能量所致,物理因素起主要作用。
5、近代風險管理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早期和中期的英國 ,尤其是二戰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使人類面臨著更的 風險,由此引起的社會、法律、經濟和技術上的壓力使得風險管理運動在美國迅速開展 起來。
6、選擇風險管理技術是最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的核心 是將消除和減少風險成本均勻地分布在一定時期內,以便減少因隨機性的巨損失發生 ,而引起財務上的波動。
7、風險成本不等于風險代價,二者是具有內在聯系的兩個概念。
8、在保險學中涉及到風險的概念是廣義的概念。
9、如果損失頻率為0和1時風險不存在。
四、名詞解釋。
風險
風險頻率
損失程度
風險因素
風險事故
損失
間接損失
靜態風險
投機風險
基本風險
特定風險
風險管理
生命表
五、簡答題。
1、如何理解風險的定義。
2、闡述國內外關于風險定義的幾種觀點。
六、論述題
論述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