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B B D C C D A B B B C A C
二、多項選擇題。
ABCD ABC ABDE ABDE ABCDE
三、判斷題。
錯 對 錯 錯 錯 對 對 錯 對
四、名詞解釋。 1、風險:廣義的風險是指在特定客觀條件下,特定時期內,某一事件其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變動程度,變動程度越,風險越;反之,則越小。狹義的風險是指在特定的客觀情況下,在特定的期間內,某種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2、風險頻率,又稱損失機會,也稱損失頻率,是指一定時間內、一定規模的危險單位可能發生損失的次數。
3、損失程度是指一次事故發生所導致標的的損毀程度。
4、風險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損失幅度的條件,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
5、風險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
6、損失: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即經濟價值意外的減少或滅失,這個定義是狹義的,而廣義的損失包括物質上的滅失和精神上的耗損。
7、間接損失:是由直接損失進一步引發或帶來的無形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
8、靜態風險:是指在社會經濟正常情況下存在的風險,是由于自然力的不規則運動或人們的過失或錯誤判斷等導致的風險。
9、動態風險:是指社會經濟結構變動或政治變動、科技發展等因素帶來的風險。
10、投機風險:是指可能產生收益和造成損害的風險。
11、基本風險:是指起因于特自然災害或重政治事件引起的風險,風險事件一旦發生,涉及范圍很廣,非人力能抵御的風險。基本風險包括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12、特定風險:指起因于特定因素,損失只影響個人或企業、家庭的風險,特定風險通常為純粹風險。
13、風險管理是指社會經濟單位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損失,期望達到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安全保障目標的一個系統工程。
14、生命表是根據以往一定時期的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特定人口群體的有關生存、死亡的統計資料,加以分析整理而形成的統計表。
五、簡答題 1、答 :(1)在特定的環境和限定的時期內,觀察某一風險的存在;
(2)風險損失是不確定的。風險損失已經存在和風險損失肯定不存在均不定義為風險。保險學中所研究的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是指在一定客觀條件下,某種風險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
(3)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其小可以度量。根據概率論,風險小決定于其所致損失概率分布的期望值與方差。統計學將概率的測定分為兩種:一種是客觀概率,是指根據量歷史的實際數據推算出來的概率;另一種是主觀概率,是在沒有實際資料的情況下,人們根據有限資料和經驗合理估計的概率。保險風險的測定一般屬于客觀概率。
(4)風險伴隨人類活動的開展而存在,沒有人類的活動,不會有什么預期結果,也就不存在風險。
2、答:(1)損失不確定說;
(2)損失可能說:從企業經營角度出發討論風險與損失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損失發生的可能性。
(3)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變動說
(4)風險主觀說:認為風險是人們主觀上的一種認識,而不能以客觀的尺度加以衡量。
(5)風險客觀說:以數學和統計觀點加以定義,并認為風險可用客觀尺度進行測度,可用概率進行測算。
六、 論述題
(一) 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也是最為復雜的過程,它是指對企業單位面臨的和潛在的風險加于判斷、歸類和對風險性質進行鑒定的過程。識別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產流程分析法
2、資產財務分析法
3、風險列舉法
4、保險調查法
5、現場調查法
(二)風險估測
風險估價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量資料進行分析,利用概率統計理論,測算各項風險可能發生的頻率和可能造成的損失幅度。風險估算主要包括損失概率的估價和損失程度即損失金額概率分布、損失期望值、損失幅度等的估價。風險估價不僅使風險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且使風險分析定量化,為風險管理者進行風險決策,選擇最佳管理技術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三)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指在風險識別和風險估測的基礎上,對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結合其他因素全面進行考慮,評估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以衡量風險的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風險,需要一定費用,費用與風險損失之間的比例關系直接影響風險管理的效益。通過對風險的性質的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較處理風險所支出的費用,來確定風險是否需要處理和處理程度,以判定為處理風險所支出的費用是否有效益。
(四)選擇風險管理技術
風險管理者對風險進行識別、估價后,需針對每項風險,決定采用何種手段進行處理,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技術并付諸實施是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分為控制型崐和財務型兩類,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損失頻率和減少損失程度,重點在于改變引起災害事故和擴損失的各種條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消納發生損失的成本,即對無法控制的風險所做的財務安排。
(五)風險管理效果評價
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是指對風險管理技術適用性及收益性狀況的分析、檢查、修正和評估。風險管理效益的小,取決于是否能以最小風險成本取得最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