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用行為科學進行煉鋼廠安全事故分析(三)

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3、動機與行為關系的事故實例       
  1983年4月22日,銅陵風凰山銅礦混合井負40米中段,一群下班工人上罐時,因爭搶擁擠,將罐籠推離井口平臺50多厘米,致使3名工人踩空,墜井身亡。有關專業人員應用行為科學理論進行了分析。事故發生時,該礦山施行經濟責任制,井下生產實行承包,工人完成當天工作量即可下班。因此,工人在上班時普遍增強了時間觀念。據事故現場的調查:“派班后,工人急著上班,因為每岔炮爆破掘進工作量要完成1.78米的進尺量,否則要扣獎金。”這種時效觀,使班組生產效率大為提高。抓緊時間干活,能夠收入多,而且能早下班,這已成為工人的基本意識。然而,一旦客觀條件破壞了這一心理狀況,使形成的心理需要滿足定式受到了破壞,這必然產生懊惱情緒。事故發生時正是這種心理狀況。當時井下工人雖然完成了任務,卻因罐籠運行失常而不能升井下班,隨著等罐時間的逐漸延長,工人心理懊惱不安。另外,工人當時都已很疲勞,衣服都很潮濕,加上中段沒有等罐室,巷道風很大,寒氣襲人,工人們急于擺脫當時的井下環境。再則,如果工人遲下班,只能洗臟水澡,單身職工到食堂買不到熱飯,家住市區的工人還要趕班車回家。最后,致使等罐的工人陸續增多,并都集中于井口這個狹窄的環境中,彼此急切下班的情緒相互感染。在這一種條件下,當罐籠到位后,工人們蜂擁而上,最終導致了悲劇。       
  從事故過程分析可見,人的行為失誤和機的運行故障,在同一時空相互交叉,導致了墜井事故。在人、機兩個系列中,任何一條軌跡能夠被有效中斷或控制,事故即可避免。如何消除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德國著名心理學家、群體動力理論的創始人勒溫曾提出過著名的“群體動力理論行為公式”:行為=F(個人·環境),即人的行為取決于個性素質和環境刺激。       
  運用這一理論,行為科學專家向該礦領導提出了良策:滿足工人的需要,消除內部可能的力場張力;改善工作環境,改變情境力場;搞好事故善后工作,減少心理和情緒干擾;注意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掌握其規律等。同時,將這種行為科學的道理傳授給職工,使之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鍛煉。通過對這件典型事故的心理分析,從另一個角度教育了廣大礦工,大大加強了職工的安全生產自覺性,該礦山安全生產狀況大為改觀,1994年底該礦被授予“安全文明生產優勝單位”稱號。       
  4、挫折發生后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       
  某單位一名女青年,平時工作積極,性格活潑。當她用自行車帶母親外出,發生意外車禍,母親喪生后,致使她精神上受到了嚴重挫折。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情緒極度低落,工作和生活無熱情,行為差錯頻繁,身體還處于病態之中。       
  顯然,女青年的悲哀情緒是由于慘痛的事故引起的。失去母親本身就是生活中最大的不幸,意外的車禍使她受到精神的挫折,加之自己承擔了一定的責任,被人稱作“喪門星”。情緒上的不平衡還導致了生理上的不平衡(病態)。       
  經過單位領導的分析,應用一定的行為科學理論指導,解決這位女青年的問題。首先是使之脫離挫折的客觀情境,即安排新的居住點,不讓其路過事故點,不在原居住點生活;二是進行心理開導,即經常與之談心,安排參加集體活動,與青年人多交往;三是進行必要的生理治療。在進行了一定時間的工作后,該青年女工重新激起了生活的勇氣和熱情,變為一個安全生產的積極分子。       
  這件事說明,受挫折后人的情緒對工作、生活、安全都會發生重要的影響,作為領導和組織部門,要注意應用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對癥管理,這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注冊安全工程)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