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機械制造場所安全技術
一、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職業危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職業事故不同,它主要表現為在工作中因作業環境及接觸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人體生理機能的變化,可以是急性發作的,但多數為累積暴露而導致的后果。
職業危害主要可以分為4類:化學、物理、生物及生理與心理。
二、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防護技術
(一)粉塵
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粉塵叫做生產性粉塵。生產性粉塵對人體有多方面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能引起嚴重的職業病——矽肺。生產性粉塵還能影響某些產品的質量,加速機器的磨損;微細粉末狀原料、成品等成為粉塵到處飛揚,影響環境及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粉塵危害的控制措施:
(1)濕式作業。
(2)密閉、通風、除塵系統。密閉設備的功能是將發生粉塵的生產設備密閉起來,防止粉塵外溢,并為吸塵、通風打下基礎。通風管是連接密閉設備和除塵設備的通道,是輸送含塵空氣的設施。合理地布置和設計通風管,是通風、除塵系統的關鍵。除塵器按工作方式可分為干式、濕式兩類;按工作原理分為沉降式、離心式、過濾式、沖激式等幾類。
(二)生產性毒物
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在原料、輔助材料、夾雜物、半成品、成品、廢氣、廢液及廢渣中存在,其形態可以固體、液體、氣體、蒸汽、煙霧等形式存在于生產環境中。了解生產性毒物的存在形態,有助于研究毒物進人機體的途徑,發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以及選擇車間空氣中有害物的采樣方法。以下是常用的生產性毒物控制措施:
1.采用密閉、通風排毒系統
生產性毒物控制措施:生產過程的密閉化、自動化是解決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徑。
(1)密閉罩:在工藝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毒源密閉起來,然后通過通風管將有毒空氣吸出,送往凈化裝置,凈化后排放氣。密閉罩主要設計參數是排氣量。排氣量可按開放口必需的控制風速(m/s)進行計算,也可按密閉罩內必需的換氣次數(m3/h)來確定。
(2)開口罩:在生產工藝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閉罩排氣時,可按生產設備和操作的特點設計開口式的開口罩。開口罩按結構形式分為上口吸罩、側吸罩和下吸罩。
開口罩的排氣量是由毒物的種類、毒源擴散狀態和開口罩吸入速度場的特性所決定的。比如毒物是粉塵還是氣體,是常溫的還是高溫的,是噴發的還是自然蒸發的,都同吸氣罩的形式和吸風量小有關。
(3)通風櫥:通風櫥是密閉與側吸罩相結合的一種特殊排氣罩,可以將產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設備完全放在通風櫥內。為便于操作,通風櫥上可設有開啟動的操作小門。櫥內應形成負壓狀態,以防止有害物逸出。通風櫥按排氣方式分為上部排氣式、下部排氣式和供氣式。
(4)洗滌法:是一種常見的凈化方法,工業上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如冶金行業的焦爐煤氣、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發生爐煤氣凈化;化工行業的工業氣體凈化;機電行業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機蒸汽凈化;電力行業的煙氣脫硫凈化等。常用的洗滌液有水、堿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劑溶液和有機溶劑。
(5)袋濾法:就是粉塵通過濾介質受阻,而將固體顆粒物分離出來的方法。在袋濾器內,粉塵將進行沉降、聚凝、過濾和清灰等物理過程,實現無害化排放。
(6)燃燒法:燃燒法分為直接燃燒法和催化燃燒法。是使有害氣體中的可燃成分與氧結合進行燃燒,使其轉化為CO2和H20,凈化為無害物排放的方法。
燃燒法適用于有害氣體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條件,其中直接燃燒法較多用。以一般方法難以處理有毒物且其危害性極時,必須采取燃燒處理,如瀝青煙、煉油廠尾氣等。催化燃燒法多用于機電、輕工行業產生的小氣量苯、醇、酯、醚、醛、酮、烷、酚類等有機蒸氣的凈化。
(注冊安全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