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判斷和分析機動車故障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需要具備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這是因為同一種故障現象可能由不同的原因所引起,有的一種故障現象掩蓋著另一種故障現象。以下機動車故障發生的若干規律可供參考。
1、 故障發生的先兆
機動車出現故障之前,一般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先兆,筆者試圖用簡單明了的三句話來概括幾種常見故障的先兆特征:
燒瓦:突然冒黑煙,發動機轉速下降(因負荷突然增),機油壓力降低。
氣門腳異響:氣缸蓋部位有“噠噠”敲擊聲,排氣管冒黑煙,發動機工作無力。
氣缸套破裂:散熱器由冒氣泡,排氣管冒白煙,發動機運轉不平穩。
粘缸:缺水運行,水溫超過100℃,發動機工作無力。
斷曲軸:曲軸箱內發出沉悶的敲擊聲,發動機振抖,排氣管冒黑煙。
飛車:轉速不受油門控制,排氣管排煙濃重,發動機發出狂吼聲。
2、 故障的多發時機
機動車故障的多發期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例如:
零件磨損:多發生在低溫啟動時,有資料介紹,發動機啟動時所造成的磨損量占總磨損量的50%—60%。
粘缸:多發生在發動機缺水運轉并且超負荷工作時。
拉缸:多發生在發動機試運轉期間。
燒瓦:多發生在發動機缺少潤滑油時。
飛車:多發生在柴油機突然卸去負荷時,此時柴油機轉速迅速提高,但由于機件故障,調速器的反應跟不上,致使柴油機的轉速無法降低。
污染物過量排放:多發生在發動機怠速運轉和機動車起步時。
半軸斷裂:多發生在超載和超速時。
輪胎磨損:多發生在前輪定位失準時。
蓄電池虧電:多發生在連續使用電啟動機時。
3、 典型的損壞形式
機動車零部件的操作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有些操作形式或損壞部位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我們姑且稱之為典型操作。例如:
活塞:環槽處磨損超標。
氣缸蓋:進、排氣門孔和渦流室鑲塊孔組成的三角鼻梁區出現裂紋。
高壓油管:兩端乳頭臺肩處斷裂。
曲軸:軸頸磨損后圓度誤差超標。
前橋前軸:彎曲、扭轉。
后半軸:外端螺紋根部處斷裂。
后橋殼:中央傳動軸承座孔破裂。
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在排除故障的時候,首先檢查是否存在典型損傷形成,同時不放過其他可能出現的部位,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零件哪邊磨損更
機動車零件的磨損量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同一個零件上,有的部位磨損量較,而有的部位磨損量較小。掌握這些規律,不僅可以實施零部件的換位安裝和使用,處長零件的使用壽命,而且為制訂修理工藝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例如:
活塞:活塞圓周在銷座方向的磨損量小,與活塞銷座垂直方向的磨損量較,這是由于活塞受到側壓力作用的結果。
氣缸:氣缸上部(特別是與第一道氣環對應的位置)的磨損量于下部,因而內壁形成上下小的錐形。這是由于氣缸上部靠近燃燒室,上部的工作溫度和壓力更高,潤滑油膜較難保持的緣故。
活塞環:在所有的活塞環中,靠近活塞頂的第一道氣環磨損最快;油環與氣環相比,由于油環與氣缸壁的接觸帶較窄,機油中的雜質首先與油環接觸,所以油環的磨損量比氣環相對較。
氣門座:進氣門座的磨損量明顯比排氣門座,這是由于進氣門座主要接觸進氣流,吸進的空氣難免夾帶著灰塵等雜質造成的。
曲軸軸頸:連桿軸頸的磨損速度是主軸頸的兩倍左右,這是由于活塞連桿組的交變載荷直接作用在連桿軸頸上,因而連桿軸頸及連桿軸瓦的磨損更甚。
冷卻水泵軸襯套:前襯套受葉輪振動的影響較小,加上潤滑條件較好,所以其磨損量較小。而后襯套(靠近水泵葉輪一端)受葉輪振動的影響較,因而磨損量比較。
橡膠輪胎:由于公路路面呈拱形,加上機動車經常靠右側行駛,所以同一車軸上的幾只輪胎,右側(特別是右外側)輪胎的磨損更甚。就前輪而言,由于存在前束和外傾角,所以前輪外側的磨損量于內側的磨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