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1.安全機制是實現安全生產良性循環的首要保障和重要的管理手段
安全機制是一種有利于調動職工的安全生產積極性,有效地控制事故,實現安全生產良性循環的首要保障和重要的管理手段。如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以此來規范、約束職工的安全作業行為;針對不同工種工作時的實際情況和以往的事故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完善安全保證機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責任者為核心的安全保證作用;強化安全監督機制包括新聞媒體對安全工作的輿論監督;建立安全教育培訓和激勵機制;建立安全風險共擔機制,層層簽定《安全目標責任書》,獎優罰劣;健全安全檢查評比機制,達到超前控制;開展反“兩違”,貫“兩雙”,舉“兩措”活動,實行重獎重罰,安全一票否決的安全獎懲機制等。這些來自生產實踐的安全生產機制,是保證安全供電的治本之舉。但安全機制無論多少,怎樣科學合理,關鍵在嚴密實施,嚴格檢查,嚴明獎懲,嚴肅落實,離開了這個 “嚴”字,再好的機制也是一紙空文。
2.安全意識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
從安全工作的主體看,人是保證生產順利進行,防止事故發生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主體;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發者、責任的承擔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安全文化強調人的因素,強調其在保證安全上的主導作用。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在人,在人的安全意識、安全責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護能力,其中,安全意識特別重要。安全意識的強弱,對安全生產有直接的影響,因為供電設備的缺陷、作業環境中的事故隱患,歸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時發現和處理,而人的行為又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安全意識強的人,必然會嚴格地遵守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正確作業;反之,安全意識淡薄的人,則往往忽視安全、違章作業,導致事故的發生。所以,必須把培養職工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點環節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