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核心要素及編制要求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一個完善的應急預案按相應的過程可分為六個一級關鍵要素,包括:①方針與原則;②應急策劃;③應急準備;④應急響應;⑤現場恢復;⑥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其中,應急策劃、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三個一級關鍵要素可進一步劃分成若干二級小的要素,所有這些要素即構成了城市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核心要素。
  ⑴方針與原則。反映應急救援工作的優先方向、政策、范圍和總體目標(如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保護環境優先),體現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以及持續改進的思想。
  ⑵應急策劃
  ①危險分析。目的是為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減災措施提供決策和指導依據,包括危險識別、脆弱性分析和風險分析。危險分析的結果應能提供:a.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質、氣象等信息;b.城市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護目標)及交通情況;c.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及主要危險物質種類、數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d.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種類及對周邊的后果分析;e.特定的時段(例如,人群高峰時間、度假季節、大型活動);f.可能影響應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②資源分析。針對危險分析所確定的主要危險,列出可用的應急力量和資源,包括:a.城市的各類應急力量的組成及分布情況;b.各種重要應急設備、物資的準備情況;c.上級救援機構或相鄰城市可用的應急資源。通過分析已有能力的不足,為應急資源的規劃與配備、與相鄰地區簽訂互助協議和預案編制提供指導。
  ③法律法規要求。列出國家、省、地方涉及應急各部門職責要求以及應急預案、應急準備和應急救援有關的法律法規文件,作為預案編制和應急救援的依據和授權。
  ⑶應急準備
  ①機構與職責。建立完善的應急機構組織體系,包括城市應急管理的領導機構、應急響應中心以及各有關機構部門等。對應急救援中承擔任務的所有應急組織明確相應的職責、負責人、候補人及聯絡方式。
  ②應急資源。根據潛在事故的性質和后果分析,合理組建專業和社會救援力量;配備應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設備、各種救援設備、監測儀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等,并定期檢查、維護與更新,保證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③教育、訓練與演練。對公眾的日常教育做出規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險源周邊的人群,使其了解潛在危險的性質和對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識,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及備用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了解各種警報的含義和應急救援工作的有關要求。應急訓練的基本內容包括基礎培訓與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及其他訓練等。
  預案演練包括桌面演習和實戰模擬演習。
  ④互助協議。與鄰近的城市或地區建立正式的互助協議,并做好相應的安排,以便在應急救援中及時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資源的援助。此外,也應與社會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物資供應企業等簽署相應的互助協議。
  ⑷應急響應
  (1)接警與通知。迅速、準確地向報警人員詢問事故現場的重要信息,接警后按預先確定的通報程序規定,迅速向有關應急機構、政府及上級部門發出事故通知。
  (2)指揮與控制。建立分級響應、統一指揮、協調和決策的程序,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響應決策,建立現場工作區域,確定重點保護區域和應急行動的優先原則,指揮和協調現場各救援隊伍開展救援行動,合理高效地調配和使用應急資源。
  (3)警報和緊急公告。明確在發生重大事故時,如何向受影響的公眾發出警報,包括什么時候,誰有權決定啟動警報系統,各種警報信號的不同含義,警報系統的協調使用,可使用的警報裝置的類型和位置,以及警報裝置覆蓋的地理區域。決定實施疏散時,應通過緊急公告確保公眾了解疏散的有關信息,如疏散時間、路線、隨身攜帶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4)通訊。說明主要通訊系統的來源、使用、維護以及應急組織通訊需要的詳細情況等,并充分考慮緊急狀態的通訊能力和保障,建立備用的通訊系統。以便在現場指揮部、應急中心、各應急救援組織、新聞媒體、醫院、上級政府和外部救援機構等之間建立暢通的應急通訊網絡。采集者退散
  (5)事態監測與評估。建立對事故現場及場外進行監測和評估的程序,包括:由誰來負責監測與評估活動;監測儀器設備及監測方法;實驗室化驗及檢驗支持;監測點的設置及現場工作;報告程序等。可能的監測活動包括:事故影響邊界、氣象條件,對食物、飲用水、衛生以及水體、土壤、農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應有害物、爆炸危險性和受損建筑垮塌危險性以及污染物質滯留區等。
  (6)警戒與治安。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警戒與治安還應該協助發出警報、現場緊急疏散、人員清點、傳達緊急信息、執行指揮機構的通告、協助事故調查等。對危險物質事故,必須列出警戒人員有關個體防護的準備。采集者退散
  (7)人群疏散與安置。對疏散的緊急情況和決策、預防性疏散準備、疏散區域、疏散距離、疏散路線、疏散運輸工具、安全蔽護場所以及回遷等做出細致的規定和準備,為此應考慮疏散人群的數量、所需要的時間和可利用的時間、風向等條件變化以及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問題。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條件。
  (8)醫療與衛生。針對城市可能的重大事故,明確為現場急救、傷員運送、治療及健康監測等所做的準備和安排,包括:可用的急救資源列表;醫院、職業中毒治療醫院及燒傷等專科醫院的列表;搶救藥品、醫療器械、消毒、解毒藥品等的城市內、外來源和供給。醫療人員必須了解城市內主要危險對人群造成傷害的類型,并經過相應的培訓,掌握對受危險化學品傷害人員進行正確消毒和治療的方法。
  (9)公共關系。明確信息發布的審核和批準程序,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指定新聞發言人,適時舉行新聞發表會,準確發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傳言;為公眾咨詢、接待、安撫受害人員家屬做出安排。
  (10)應急人員安全。對應急人員自身的安全問題進行周密的考慮,包括安全預防措施、個體防護等級、現場安全監測等,明確應急人員進出現場和緊急撤離的條件和程序,保證應急人員的安全。
  (11)消防和搶險。對消防和搶險工作的組織、消防搶險所需的設施、器材和物資、人員的培訓、行動方案以及現場指揮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準備。
  (12)泄漏物控制。明確對泄漏的危險物質和溶解了有毒蒸汽的滅火用水的收容裝備(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設備(包括噴霧灑水車輛)及洗消物資,并建立洗消物資供應企業的通訊名錄,保障對泄漏物的及時圍堵、收容、清消和妥善處置。
  ⑸ 現場恢復(短期恢復)
  宣布應急結束的程序;撤點、撤離和交接程序;恢復正常狀態的程序;現場清理和受影響區域的連續檢測;事故調查與后果評價等。目的是控制此時仍存在的潛在危險,將現場恢復到一個基本穩定的狀態,為長期恢復提供指導和建議。
  ⑹ 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包括對預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準和發布做出管理規定,并保證定期或在應急演習、應急救援后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針對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預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斷地更新、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文件體系。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