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徹底分析緊急情況,考慮如下情況的后果:出入禁區,電力故障,通訊電纜中斷,燃氣管道破裂}水害,煙害,結構受損,空氣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學品泄漏等。
危險分析應該全面周到,從時間、空間、物質和人員上都要考慮。并且要根據危險對人身、財產、環境和生產經營的潛在影響來確定各類危險的大小,確定哪些風險是重點關注的風險。
3.應急能力分析
針對各類緊急情況,確認現有的綜合響應能力。包括各類應急響應資源,人力、物力和能力。為此,應考慮每一潛在緊急情況從發生、發展到結束所需要的資源。對每一緊急情況應考慮如下問題:
(1)所需要的資源與能力是否配備齊全。
(2)外部資源能否在需要時及時到位。
(3)是否還有其他可以優先利用的資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繼續下一步驟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應提出整改方案。例如:編制額外的應急程序、開展額外的培訓、采購額外的設備、編制互助協議,簽訂專項合同或協議等。
(三)預案編制
根據企業風險和應急響應能力現狀,按照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相關規定編制應急預案。確定具體的工作目標和階段性工作時間表;編制工作任務清單,落實到具體的人員和時間;確定預案總體和各章節的結構;將預案按章節分配給每一位編寫組成員。在應急行動涉及外部機構時,應與他們事先溝通協調。企業編制預案時應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將上級的應急要求和精神納入本單位的應急預案。
(四)預案的評審與發布
預案應經單位各級管理人員、應急管理人員和應急響應人員充分討論和修訂、評審,經批準后發布預案。
(五)預案的實施
預案經批準后實施生教。但預案實施不僅指在緊急情況時的執行,應將預案融人單位的整體活動、包括預案的培訓和演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