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安全工程師輔導資料:安全生產事故案例筆記7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一、事故預防對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則

  (一)事故預防對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預防對策時,應能夠:

  (1)預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場所的危險和危害因素。

  (3)處置危險和危害物并減低到國家規定的限值內。

  (4)預防生產裝置失靈和操作失誤產生的危險和危害因素。

  (5)發生意外事故時能為遇險人員提供自救條件的要求。

  (二)選擇事故預防對策的原則

  1. 事故預防技術措施

  設計過程中,當事故預防對策與經濟效益發生矛盾時,宜優先考慮事故預防對策上的要求,并應按下列事故預防對策等級順序選擇技術措施:

  ①直接安全技術措施。生產設備本身具有本質安全性能,不出現事故和危害。

  ②間接安全技術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實現直接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為生產設備設計出一種或多種安全防護裝置,最大限度地預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發生。

  ③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間接安全技術措施也無法實現時須采用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業人員注意,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或緊急撤離危險場所。

  ④若間接、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發生,則應采用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培訓和個人防護用品等來預防、減弱系統的危險、危害程度。

  在實際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綜合使用的。

  2. 選擇事故預防對策的原則

  按事故預防對策等級順序的要求,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具體原則:

  ①消除: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科學的管理,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險、危害因素;如采用無害工藝技術、生產中以無害物質代替危害物質、實現自動化作業、遙控技術等;

  ②預防:當消除危險、危害因素有困難時,可采取預防性技術措施,預防危險、危害發生,如使用安全閥、安全屏護、漏電保護裝置、安全電壓、熔斷器、防爆膜、事故排風裝置等;

  ③減弱:在無法消除危險、危害因素和難以預防的情況下,可采取減少危險、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風排毒裝置、生產中以低毒性物質代替高毒性物質、降溫措施、避雷裝置、消除靜電裝置、減振裝置、消聲裝置等;

  ④隔離:在無法消除、預防、減弱危險、危害的情況下,應將人員與危險、危害因素隔開和將不能共存的物質分開,如遙控作業、安全罩、防護屏、隔離操作室、安全距離、事故發生時的自救裝置(如防毒服、各類防護面具)等;

  ⑤連鎖: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應通過連鎖裝置終止危險、危害發生;

  ⑥警告:在易發生故障和危險性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標志;必要時,設置聲、光或聲光組合報警裝置。

  (三)事故預防對策應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經濟合理性

  (1) 針對性是指針對行業的特點和辨識評價出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及其產生危險、危害后果的條件,提出對策。由于危險、危害因素及其產生危險、危害后果的條件具有隱蔽性、隨機性、交叉影響性,對策不僅是針對某項危險、危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應以系統全面地達到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指標為目的,采取優化組合的綜合措施。

  (2)提出的對策應在經濟、技術、時間上是可行的,能夠落實、實施的。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