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治療
3.8.1 特效解毒劑 specific antidote
能針對病因或中毒發病機理,具有高效的排毒或(和)解毒作用的藥物。主要用于治療某些急性和慢性職業性中毒。
個別藥物對急性中毒有一定預防作用,例如抗氰預防片(含十二甲氨基苯酚和對氨基苯丙酮)用于預防急性氰化物中毒。
3.8.2 金屬絡合劑 metal complexing agent; 金屬螯合劑 metal chelating agent
為一種特效解毒劑,能在體液PH條件下與多種金屬離子結合成穩定的無毒或低毒的水溶性絡合物,經尿排出,達到解毒、排毒的目的。常用于治療鉛、汞、銻、砷等化學物中毒。
3.8.3 阿托品化 atropinization
臨床應用阿托品后出現瞳孔擴大、面色潮紅、皮膚無汗、口舌干燥、肺部羅音消退、心率增快等表現。如劑量再增大,則發生阿托品中毒。
3.9 其他
3.9.1 致敏作用 sensitization
變應原進入機體刺激免疫系統,引起機體組織損害或生理功能障礙的作用。
3.9.2 觀察對象 subject under surveillance
為下列情況之一者:
a)短期接觸高濃度(劑量)的危害性較大或致職業病的潛伏期較長的職業性危害因素,當時無明顯臨床表現或僅有輕度相應的癥狀而未能確診為職業病,需作進一步醫學監護,以預防或早期診治急性職業病者;
b)長期接觸職業性危害因素而出現相應的輕度癥狀、體征或陽性實驗室指標,但未能確診為慢性職業病,而需作定期復查及處理,以預防或早期診斷慢性職業病者。
3.9.3 近期效應 early(radiation)effect
一次或短期內多次受到較大劑量電離輻射照射后,近期(例如數周或數月內)發生的有害效應。
3.9.4 遠期效應 late(radiation)effect
一次受到較大的或多次受到較小劑量電離輻射照射后,晚期(一般數年以后)出現的有害效應,例如白血病和有關的癌癥等。
3.9.5 年攝入量限值 annual limit intake; ALI
一年時間內攝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的量,其對參考人照射達到職業性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值。
3.9.6 生物最高容許濃度 maximum allowable 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MABC
生物材料(血液、尿、呼氣、毛發等)中毒物或其代謝產物含量的容許值。此上限值可作為評定人體吸收毒物量是否超過容許濃度的標準。不同于臨床的正常參考值及診斷值。
3.9.7 接觸—反應關系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
群體接觸某一定量危害因素與群體中產生某種程度效應者的百分率的關系。例如,在接觸鉛的群體中,不同程度神經傳導速度異常人數的百分率與血鉛水平的關系。
3.9.8 接觸—效應關系 exposure-effect-relationship
個體或群體接觸某一定量危害因素與一定程度健康效應之間的關系。例如鉛接觸者尿中δ-ALA排出量與血鉛水平的關系。
職業病診斷術語的索引見附錄B(規范性附錄)。
職業病診斷術語中優先推薦的和不贊成使用的術語對照表見附錄C(規范性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