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風險識別與評價的思路及依據
評價任何事故都必須遵循客觀實際,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事物的發生有它自身的量變與質變過程,我們根據物質自身因素和客觀因素,對其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從而得出物質發生變化所需的能量和其釋放的能量。就石化企業而言,發生火災、爆炸、中毒、人身傷害事故的可能性較大,所以重點對上述事件進行風險識別與評價。
2.1 裝置區域的定性分析
貫徹中國石化總公司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全員動手,綜合治理”的方針,進行強化石化系統職業安全衛生“三同時”監督工作,提高安全隊伍的專業技術實質,適應我國石油化工飛速發展對安全工作的要求,為認真執行國家有關石油化工安全衛生規范創造有利條件。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安全監督辦公室,原中石化總公司安監部匯編出版《職業安全衛生規范選編》,定性地分析和規范了物質發生變化的條件和員工行為標準,為從事發全衛生“三同時”監督工作提供了幫助。所謂的定性分析就是依據《規范選編》,根據裝置區域內單元的自然環境,設施、設備的性質,以及單元介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得出了裝置區域內單元的危險等級,等級越高其危險性越大,因為我們知道了該區域危險性的大小,就能有效地對事故的發生進行預防。
2.2 裝置單元物質定量分析
為了有效、經濟地使用物質資源,人們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獲得了事物發展從量變到質變過程的規律,也正是人們把握住了這一規律,方使得物質資源更有效地服務于人類。當然物質發生變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有利于人類發展的一面,也有不利于人類發展的一面,一旦物質發生變化違背了人們的意愿,就會給人類造成物質損失和人身傷害。煉化企業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潛在火災、爆炸和反應危險較大,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計算出了物質發生變化時所需要危險指數條件,通過對這些指數條件的控制和消減,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和傷害。美國道化學公司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為我們有效地提供了裝置單元所含物料的實際潛在火災爆炸和反應性危險的客觀評價方法。同時我們又采用了故障類型和LEC法,對單元進行了逐步的分析。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是安全系統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主要應用于系統的安全設計。由于系統的設計不周而造成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25%-30%左右,該法開始在美國飛機發動機設計中使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可靠性專業委員會向世界推薦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由于裝置在設計過程中受客觀因素制約存在某些設計不周之處,采用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其故障類型,更有效地進行消減風險。LEC安全性評價方法簡單易行,它是利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人遇傷亡風險大小的,但是取得這三種因素的科學準確的數據,卻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采用半定量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來評價危險的大小,乘積越大說明危險等級越高,這一方法現廣泛地應用于作業評價中。通過對單元物質危險指數計算和單元故障類型LEC的分析,應用了相應措施,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3.風險識別與評價綜述
3.1 整改項目的確立
根據對生產裝置單元進行風險識別與評價結果,并結合生產裝置實際生產情況,得了了所有存在的危險因素,也就是所需要整改的項目。
3.2 風險消減
對生產裝置進行風險識別與評價的是為了識別出其所存在的危險有多大,危害有多嚴重,發生事故的后果影響有多廣。而對生產裝置進行風險識別與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減風險、危害和影響。
通過對整改項目的確立,制定出整改計劃,對整改計劃中的整改時間、整改措施、整改資金、整改負責人、整改驗收人等都一一做了落實。從而使風險消減落實到實處。
4.結束語
經過對生產裝置正確地風險識別與評價,得出了生產裝置各單元實際危險程度的大小,對于危險程度大的單元,一旦發生火災、爆炸,將給企業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為保證廣大員工的人身安全和國家財產不受損失,把上述危險單元的安全運行當作頂上事件來抓,依據評價結果建立起風險因素臺帳,制定出預防和消減措施,把風險因素臺帳和預防消減措施列表打印發放到每位員工手中,并有效地組織學習,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狠抓本質安全,提高全員安全意識。
通過有效地運行風險識別與評價,生產裝置有效地杜絕了重大事故發生,遏制了一般事故出現,控制了人身傷害事件滋生,確保了生產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
(安全評價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