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安全評價復習:石化工廠暴露評估方法一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進行作業場所危害認知之初,應先了解相關法令及標準,以確保工廠進行暴露評估時,能符合法令的基本要求。有關勞工安全與健康保護事項在勞工安全衛生法及其附屬法規中有詳盡的介紹。執行暴露評估工作,第一步應先認知作業環境中的危害因子是否存在,并在確認危害因子的種類后,才能決定該使用何種設備或裝置來評估作業環境有害物的暴露,測定結果及其目的是要了解勞工暴露之情況、程度或僅是評估作業環境之實態(如空氣質量)亦應有所了解,若結果顯示危害物暴露程度過大,欲進一步采取必要的控制與管理,則必須依照相關法令中之規定進行辦理。

  為有效制定職業暴露評估的步驟及運用各式工具,對所評估目標的基本數據必須藉由工作場所初勘訪視調查(work through survey)充份的收集。應收集的基本數據可分成工作場所配置(work place)、工作性質(work force)及暴露污染物(environment agent)三大部份:

  1. 工作區域配置(work place)

  職業衛生師可將制程與現場配置圖交互印證,于廠區配制圖中標示出各種工作使用的區域、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工作項目、原料等數據。現場可能造成人員暴露的設備及單元操作程序(如反應槽、幫浦,濾網QC采樣點,儲槽進料)必須詳細記錄,同時每一個區域原料輸入量、反應程序、產品輸出量亦必須詳加調查,包含通風系統,空氣流動方式,及個人防護器材等,維修區及保養區亦須特別注意。

  2. 工作內容(work force)數據

  收集工作內容相關資料目的是了解工作人員之組織及各階層工作人員的工作型態,詳細的記錄各種經常性及非經常性工作型態、工作流程、工作項目,如此可以判斷工作人員最可能遭受大量暴露的時間,并針對該時間進行暴露評估。相關資料可由工作名冊、職務說明、工作人員或管理人員訪視而得,但更重要的是對工作流程及地點的觀察,在進行工作步驟觀察及記錄時,須界定各種可能受危害物暴露之型態、所需的時間及頻率。

  3. 工作場所潛在危害物(environment agent)

  工作場所內各種潛在危害物必須界定,訂出危害物清單后并收集各種物質的使用型態,物理特性、暴露途徑、大致用量、健康效應及容許暴露濃度等數據。除了原物料之外,需注意收集產品、次產物、添加物、溶劑、耐火材、絕緣材、潤滑涂裝、樹脂、焊接及高壓氣體等物質之物質安全數據表,各種工作場所中可能擁有潛在危害的物質分類整理如表1。

關于安全評價師的更多資訊: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