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礦井通風系統由礦井通風方式、主要通風機工作方法、通風網絡構成。礦井通風是礦井安全工作的基礎,是稀釋和排除礦井瓦斯與粉塵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創造良好勞動環境的基本途徑,而合理的通風又是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災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礦井通風是煤礦建設和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本文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對煤礦通風系統進行安全預評價,根據預評價結果采取適宜的安全對策措施,以實現煤礦通風安全。
一、礦井通風系統安全預評價
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對通風系統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事故后果進行安全性分析評價。
1、預先危險性分析法
預先危險性分析是在進行某項工程活動(包括設計、施工、生產、維修等)之前,對項目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類別、分布)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①在系統設計審查階段,或在某項活動之前,大體識別系統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險。
②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
③預測危險出現可能對系統造成的影響。
④判定已識別的危險性等級,提出相應的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措施。
2、預先危險性分析程序和內容
①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或其它方法調查確定危險源,對所需分析系統的生產目的、物料、裝置及設備、工藝過程、操作條件以及周圍環境等進行充分詳細的了解。
②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及同類行業生產中發生的事故(或災害)情況,對系統的影響、損壞程度,類比判斷所要分析的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查找能夠造成系統故障、物質損失和人員傷害的危險性,分析事故(或災害)的可能類型。
③對確定的危險源分類,制成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④轉化條件,即研究危險因素轉變為危險狀態的觸發條件和危險狀態轉變為事故(或災害)的必要條件,并進一步尋求對策措施,檢驗對策措施的有效性。
⑤進行危險性分級,排列出重點和輕、重、緩、急次序,以便處理。
⑥制定事故(或災害)的預防性對策措施。
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進行煤礦通風系統安全性評價詳見下表。
根據煤礦的生產系統和生產工藝特點,辨識出本系統的主要危險源的位置及其危險有害因素和事故故障類型,通過上述評價分析,14項主要危險源中危險性等級為Ⅳ級的8項,危險性等級為Ⅲ級的有3項,危險性等級為Ⅱ級的有3項,說明通風系統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
關于安全評價師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