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二、安全產出分析
“安全”在社會系統和生產系統中的功能或產出主要有:(1)保護人類的安全和健康;(2)避免和減輕財產的損失;(3)保障技術功能的利用和發揮;(4)維護企業信譽,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提高勞動生產效率;(5)維護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6)避免因事故造成有關人員的心靈創傷、家庭痛苦;(7)維護社會的穩定;(8)保護環境和資源,使其免遭破壞和危害。具體地說,安全的產出分為如下兩部分來考察:
1、安全的“減損產出”:安全減損產出Bt:∑損失減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損失一后期(安全措施后)損失】。而損失項目應包括:(1)傷亡損失減少量;(2)職業病損失減少量;(3)事故的財產損失減少量;(4)危害事件的經濟消耗損失減少量;安全減損產出=K1J1+K2J2+K3J3+Kd4=∑KiJ,式中:J1為計算期內傷亡直接損失減少量;Jz是計算期內職業病直接損失減少量【價值量】.J3是計算期事故財產直接損失減少量【價值量】.J4是計算期危害事件直接損失減少量【價值量】;Ki為i種損失的間接損失與直接損失比例倍數。計算期內傷亡損失減少量,就是計算期內假如沒有投資情況下的預測(或實際)事故損失與進行投資后的實際事故傷亡損失之差:J。=預測事故傷亡損失一實際事故傷亡損失:(R死1一R死0)N×V命+(R傷1一R傷0)N×v健※。式中:R死-是投資后的死亡率;R死0為投資前的死亡率;R%,是投資后的受傷率;R傷。為投資前的受傷率;N是考察期內的總體,其量綱取決于R(或職工數,或工時數);v命是人的生命價值;v健康是人的健康價值。生命與健康價值計算也可進行價值化。計算期內職業病直接損失減少量J。=職業病下降率×接塵總人數×單位人均職業病消費期望值。計算期內事故財產損失減少量J3=∑各類財產損失減少量。財產損失的直間比例倍數的取值可在4?100之間取定。
三、安全增值分析
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對經濟生產的正貢獻這是“安全是生產力”作用的體現。安全的生產力功能通過三方面來實現:首先,職工的安全素質是生產力,即對于一個生產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質不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還在于其安全素質的提高能夠提高其生產的工效,體現在士人生產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高效,就能實現生產力作用;二是生產資料中包括安全設施、裝置、設備等≯生產資料是生產力,顯然安全設施、設備爭電隨之完成生產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對于技術倉0造的安全環境,保證了生產技術功能的實現,因此,也從中間接體現生產力作用。
(1)根據投資比重來確定其貢獻率,稱作l“投資比重法”。如安全投資占生產投資的比重,或安措經費占更新改造費的比例,以其占用比重系數,作為安全增值的貢獻率系數取值的依據。例女,生產投資對應有生產的產值,可根據安全投資占生產投資的比重,從生產產值中劃出安全的增值產出。這種處理方法,使安全的增值產出計算較為簡單、可操作性好。但存在計算出的結果較為粗略的缺點,并要求在安全投資是合理的前提下才能采用。
(2)采用對安措經費比例系數放大的方法來計算安全的貢獻率。其思想是:更新改造作為擴火再生產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手段,對生產的增長作用是可以進行測算的,可從更新改造活動的經濟增長作用中根據安措費所占的比例劃分出安全貢獻的分額,作為安全的增值量。由于安全投資不只是安措投資,因此還需要考慮其他方面的投資,其計算則是在更新費占用比例的基礎上,根據其他安全投資的規模或數量,用一放大系數對更新改造費確定的系數進行適當的放大修正,作為安全的總的貢獻率。
(3)采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實際統計測算。即對事故的經濟影響和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統、計學的研究,在掌握其“正作用”和“負作用”本質特性的甚礎上,對其安全的增值“貢獻率”作出確切的判斷。這種方法必須建立在較為完善和全面的安全經濟理論基礎上,才可能進行。這是一種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但目前還未提出可操作的具體方法。
關于安全評價師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