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三)安全評價的盲點
從事故分析來看,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及管理不善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約占事故起因的80%以上。這是安全現狀評價的難點,也是安全評價的盲點。評價時應該從設備、工藝、環境、管理等方面確定評價單元,以適當的評價方法評價出發生爆破、火災、重大毒物泄漏事故的各種可能原因、范圍和危險程度,提出相應的技術對策措施。這正是安全評價的目的。
三、安全評價指導思想存在問題
安全評價的目的是以實現工程、系統安全為目的,應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對工程、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工程、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些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對安全評價的指導思想不端正,把它當作賺錢的機會,是一種商機,不是按照規范和國家標準評價,而是按照生產單位的需要評價;不是對發現不符合標準規范的事實提出整改意見和對策措施,而是遷就業主的不符合項的既成事實,由評價單位予以確認“合法”。有的評價人員存在一種商人心理,認為拿了業主的錢,就該為業主說話。業主叫你評價,評價結論就應該合格。這種思維根本違背了安全評價的原則。
四、“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是否掌握技術標準來判斷的
一個行業缺少技術標準,將對其未來發展留下致命隱患。如果掌握了一個行業的技術標準,就等于主導了一個行業的發展。
安全評價的技術標準是什么?在于準確判斷重大危險因素,發生事故的原因及后果和應急處置技術。安全評價報告不是各種所有危險危害因素的羅列,應該是重大危險因素的分析,各種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原因和事故處理技術方案。
有的評價機構喜歡選用蒙德法對某一設備進行危險性分析。但是,對于鍋爐、壓力容器等設備,技術監督部門的檢測檢驗機構已經進行定期檢驗,計算數據和結果早已公布。安全評價機構無需重做一次無謂的定量計算。而我們恰恰需要做的是對毒物泄漏時定量計算出其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圍,為編制應急預案提出疏散范圍和警戒范圍的決策數據。
編制安全評價技術標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困難的,需要大量實驗數據作為基礎。我們可以對液化站、氣體站、加油站、打火機廠、電鍍廠等同類型企業提出單項的安全評價技術標準,針對會觸發爆炸、火災、大面積毒物泄漏的可能性,提出可行的對策技術措施,這也是評價機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表現。
五、關于合同評審問題
合同評審是能否接受安全評價的前期關口,有3個目的:第一是審查受委托單位是否屬于非法生產單位或建設項目未列入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總體規劃內;第二是審查受委托單位的評價項目是否屬國家淘汰落后危及生產安全的;第三是審查受委托單位提供的資料是否真實,是否需要補充。評價機構應注意這個問題,哪些項目可以接受評價,哪些項目不可以接受。
六、關于評價報告書格式
安全評價報告書編制格式不符合國家安監局的有關評價導則要求。如在首頁中沒有編號;沒有評價機構資質證號碼;沒有完成編制日期,署錄項沒有有關人員的手寫簽字等。有些還沒有必需的相關附件,如:建設工程總平面圖、建設項目與周邊環境關系位置圖、建設項目工藝流程及物料平衡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改建和擴建項目相關的其它設計文件、安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安全專項投資估算等。
檢查發現,還有的評價機構雖然編制了質量手冊,制定了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但報告中存在多處錯別字、語法不通以及標準術語、法定計量符號不符合有關規定等現象,說明文件沒有認真核校。評價機構應認真執行文件審核制度。
關于安全評價師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