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俗話說“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土地越來越稀缺,城市土地越來越貴,土地供應上的市場這條軌與劃撥這條軌越離越遠、差距越來越大。這大大增大了劃撥土地尋租的激烈程度,也大大增大了劃撥土地被挪用成商業性經營的幾率。不少劃撥土地上建起了商場、樓堂管所、各種娛樂設施等,完全以盈利為目的,脫離了劃撥土地的性質。
可以說,劃撥土地不但造成土地市場畸形,而且造成行業、部門、住房上的不公。改革開放后我們曾經吃過“雙軌制”的虧。上個世紀80年代上半期實行的鋼鐵價格雙軌制造成了大量投機倒賣計劃內鋼鐵指標的“官倒”現象至今還記憶猶新。土地雙軌制另一個弊端是對農民的不公。造成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同是土地,如果實行市場化招拍掛方式出售,價格高,農民補償就多,而劃撥土地成本低,承包農村集體土地的農民所得的補償很少。
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有利于維護土地市場公平。土地作為經濟中最重要的資源、資本,必須確保其供給上的公平,那就必須采取徹底市場化,走陽光化操作之路。無論何種行業、無論何種項目、無論什么單位,無論政府主導、財政出錢還是企業主導、公司拿錢都要進入市場“購買”土地,各自核算自己的成本。取消雙軌制能夠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更有利于核算土地使用者成本和土地本身的成本。做到“駒走駒路、馬走馬路”,親兄弟明算賬。當然,也有利于對承包土地農民補償公平。對促進完善要素市場發展更加有著重要意義。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資源配置的最終目標是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最終目標”需要多長時間實現?有沒有具體時間表?當然,這肯定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簡單事,但以筆者看,取消土地雙軌制不宜久拖,應下力氣推進,越早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