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公路交通連接所有產業,觸及社會每個成員的生活,是實現門到門運輸的唯一方式,每一位居民出行、每一個企業運轉都離不開公路交通運輸。
新世紀頭20年,我國將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這是一個社會財富迅速增加,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急劇變動,具有持續,巨大的增長潛力的時期。面對新形勢,我們緊緊把握住交通需求的新特征,歷時三年時間,編制完成了完整的公路交通規劃體系,為我們提出了長遠的、宏偉的目標,讓我們為之而努力、奮斗!
一、“以人為本”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十一五”期間,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放在首位,構建功能完善的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運輸站場、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六大網絡,為社會提供安全、便捷、優質、經濟、智能、和諧、公平的交通服務。
總體目標:到2010年交通運輸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公路建設目標:
——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0000公里,路網密度達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達到17000公里,占公路通車總里程的21.2%;高級、次高級路面里程達到56000公里,路面鋪裝率達到70%。在省會到市3小時通達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市到縣2小時、縣到鄉1小時通達。
——高速公路打通呂梁山、貫通太行山、連通東中西,總里程達到3000公里,“9橫9環”建成5橫5環,高速出省通道達到15個,我省與相鄰東部河北省形成6條高速通道,與相鄰中西部河南、陜西、內蒙三省區各形成2條以上高速公路通道。所有市30分鐘上高速公路,87%的縣城1小時上高速公路。
——干線公路連通所有縣級以上行政中心、經濟中心和重要旅游景區、交通樞紐,總里程達到13000公里。85%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其中國道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市到縣90%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接,縣與縣之間85%實現二級公路連接。
——農村公路實現縣到鄉等級公路連接,總里程達到64000公里,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所有的建制村通公路。
公路養護管理目標:
——高速公路:到“十一五”末,全省高速公路平均優等路率達到95%,為用戶提供安全、舒適、快捷、優美的行車環境。
——干線公路:到2010年,干線公路基本消滅危橋,平均好路率保持在88%。宜林路段綠化率100%,文明路達到8000公里,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安全舒適、環保高效的公路運輸環境。
——農村公路:到2010年,縣公路平均好路率、鄉村公路路面平均完好路率分別達到76%,為農民出行提供便利的條件。
道路運輸發展目標:
——客運站場建設。重點建設太原客運樞紐南站、西站、北站,大同客運樞紐東站等12個一級客運站和50個二級客運站、460個鄉鎮客運站,實現市市有一級客運站、縣縣有二級客運站、50%的鄉鎮有等級客運站、85%的建制村有候車亭(牌)。
——貨運站場建設和現代物流。加快太原、大同、臨汾、長治等4個現代物流綜合樞紐建設,推進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初步構筑起覆蓋全省、布局合理的物流網絡和信息平臺。引導交通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多式聯運等企業延伸服務功能,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積極推進物流規范化和標準化,樹立物流服務品牌。
——運輸結構調整。運力結構、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高級長途客車在全省營運客車中的比重增長3%;城際客運和旅游客運中高級客車達到90%;專用貨車在營運貨車中的比重增長20%,重型車增長30%;長途客運和貨運市場集中度分別提高15%。全省實現中型城市之間當日往返,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
水運建設目標:
到2010年,重點水域的重點渡運設施得到全面改善,水上安全監管水平明顯提高。新建和改造分布在黃河、汾河水庫、漳澤水庫等重點水域的52處渡口,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救助設施,改善渡運監管條件。
二、四通八達、全面開放高速公路布局規劃
到2020年,形成縱貫南北、承東啟西、覆蓋全省、通達四鄰的高速公路網,實現省會到相鄰省會、省會到地級市、相鄰地級市之間高速通達,連接城鎮人口超過15萬的所有城市。屆時,全省約90%的市縣能在一小時內到達高速公路,為居民出行、企業發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山西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布局為人字骨架,9橫9環。由以省會太原為中心的3條放射線構成人字型主骨架,以9條橫線和9條環線為次骨架,以4條連接線為補充,總里程達到4000余公里,打通22個高速出口通道,形成開放型的高速公路網絡。
人字骨架:新榮得勝口~芮城風陵渡、太原~澤州道寶河。
9橫: 陽高孫啟莊~右玉殺虎口、靈丘驛馬嶺~平魯二道梁、五臺長城嶺~保德、太原袁家莊~臨縣克虎寨、平定舊關~柳林軍渡、汾陽~邢臺、霍州~永和縣永和關、黎城下浣~吉縣七郎窩、澤州韓家寨~河津禹門口。
9環: 大同環、朔州區域環、太原環、太原區域環、晉中區域環線、臨汾區域環、運城環、長治環、晉城環連接線:安陽~長治、陵川~高平、垣曲~聞喜、運城~平陸、陽泉~盂縣。
三、科學公平、協調發展的“兩區”交通建設規劃
為改變貧困地區落后的交通狀況,響應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間要“舉全省之力,支持晉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區和連片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編制了“兩區”交通建設規劃。
到2010年,“兩區”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為主體,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層次分明、布局優化、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網;形成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高效運轉的站場樞紐系統和綜合運輸體系。
——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打通呂梁山,貫通太行山,連通東中西,“兩區”59個貧困縣有50個能在1小時內到達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連通所有貧困縣行政、經濟中心和重要旅游景區、交通樞紐,實現地級市到縣二級以上公路連接,縣到鄉三、四級公路連接,所有建制村通公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
——道路運輸。59個貧困縣均有二級客運站,三分之一的鄉鎮有等級客運站,所有通水泥(油)路的建制村通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