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任務來源
根據2000年度中鐵第十四工程局科技開發計劃〔局計(2000)323號文〕及中鐵第十四工程局秦沈客運專線項目部下達的科技開發項目。
2.概 述
秦沈客運專線是我國自行設計修建的第一條快速客運專線鐵路,全長406.64Km,設計開通時速即達160Km/h,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也是跨世紀鐵路建設現代化的標志性工程,全線橋梁占有很大比重,橋型、梁型種類多,而且很多梁型為第一次在鐵路上采用,其設計及技術要求與普通鐵路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基本特點是剛度大,整體性好,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
我局承擔施工的秦沈客運專線A—9標及B28—9標橋梁工程包括16mT梁預制架設,24m單線箱梁預制,20m單雙線、24m單雙線、32m單線箱梁現澆,跨北大公路16+24+16m剛構連續梁橋、跨沈山鐵路32+40+32m鋼筋混凝土結合連續梁,跨阜錦公路48+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自2000年3月動工至今,我們在各種梁型、橋型的施工中,嚴格按秦沈客運專線橋梁施工細則施工,科學組織,精心施工,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嚴把質量監控,已全部完成施工生產任務,質量優良,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其中預制16mT梁的錦州南站梁場、東風梁場及預制24m箱梁的連山梁場均通過了鐵道部質檢中心組織的鐵路橋梁生產許可證考核評審,獲得了專家的一致好評,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了施工生產任務,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為今后高速鐵路橋梁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經過近兩年的橋梁施工技術研究、應用和廣大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經過總結、提高形成了本綜合施工技術。該綜合施工由以下六項施工技術組成:一、秦沈客運專線16mT梁制架施工技術;二、秦沈客運專線跨北大公路剛構連續梁橋施工技術;三、秦沈客運專線跨阜錦公路特大橋預應力砼連續箱梁施工技術;四、秦沈客運專線大跨度單箱整孔PC箱型簡支梁現澆施工技術;五、秦沈客運專線跨沈山鐵路特大橋鋼混結合連續梁施工技術;六、秦沈客運專線24m單線箱梁預制施工技術。該六項施工技術基本囊括了秦沈客運專線所有的橋梁型的施工技術,其中有多種梁、橋型為首次在鐵路上采用,即使類型相同但在設計與施工技術要求上與普通鐵路橋梁有著根本性的區別,與普通鐵路橋梁相比具有剛度大,變形小,技術要求高,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等特點。該綜合施工技術內容全面、詳實、經濟實用、涉及面廣、技術含量高、針對性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有多項施工技術設計巧妙、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為我局首次采用,開創了我局橋梁施工技術的先例,填補了我局橋梁施工技術空白,總體上達到了總公司乃至路內橋梁施工技術的先進水平,有多項施工技術達到了領先水平,具有較普遍的推廣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3.研制過程
根據局2000年度科技開發計劃并結合我局秦沈客運專線橋梁工程的實際情況,局、處、項目部共同進行了研究課題立項,局成立了由局、處、項目部組成的技術攻關組,局總工程師劉運平任組長,負責總體組織、總體方案設計、審定,局副總工程師劉宏文、祝景寰、王愛國任副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并針對以上六項橋梁工程進行了施工技術方案初步設計。為優化施工方案,局2000年4月26~28日在錦州邀請了中鐵建總公司、鐵道部專業設計院、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筑研究設計院等單位的專家,對上述六個施工設計方案逐一進行了審核、論證、研究、修改、確定,確保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經濟性,為我局秦沈線橋梁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以上六個方案實施之前各位專家給予的幫助和指導,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謝。以上六項施工技術,綜合施工技術之一由王愛國、薛峰、王朝暉、李學乾、劉運平、劉宏文、王聚山、冉瑞忠、袁步德、楊玉強、李孝南、郭信君、侯志奎研制完成;綜合施工技術之二由王朝暉、薛峰、王聚山、王愛國、李學乾、劉宏文、劉運平、袁步德、楊玉強、侯志奎研制完成;綜合施工技術之三由劉運平、王棟、李學乾、楊少宏、劉宏文、祝景寰、王朝暉、王愛國、孫德新、郭信君、李孝南研制完成;綜合施工技術之四由王紅衛、劉運平、李小和、李學乾、楊勇、王朝暉、劉治寶、孫化育、李孝南研制完成;綜合施工技術之五由劉運平、張林光、劉全勛、王朝暉、李學乾、王愛國、張為超、殷勇、刑琦、郭信君、李孝南研制完成;綜合施工技術之六由王朝暉、王紅衛、李學乾、楊勇、劉運平、劉治寶、孫化育、李孝南研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