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瀝青路面坑槽無弱接縫修補工藝及處理技術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0 前 言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瀝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表面平整、行車舒適、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養護維修簡便等特點,而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高等級公路建設中,但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坑槽問題,一直困擾著管養單位。路面出現的坑槽不僅影響到路容美觀和行車舒適性及安全性,而且如果不及時進行合理維修,在車輛荷載與環境負面因素下,會加劇路面的破壞,甚至導致路面結構性的損壞,嚴重降低路面的使用壽命。本文針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特點,在分析坑槽病害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無弱接縫坑槽修補技術的應用。
    1 路面坑槽形成的原因
    降雨過程中,雨水會進入或滯留在表面層瀝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量快速行車的作用下,一次、一次產生的動力壓力使瀝青從碎石表面剝落下來,局部瀝青混凝土變成松散,碎石被車輪甩出,路面隨即產生坑槽。路面產生的坑槽的主要原因有:
    (1)瀝青混合料在施工拌和不均勻,瀝青含量較少,不能將礦質集料有效粘結,在高速行駛車輛輪胎的泵吸作用下,較細集料被吸出,導致局部坑槽。
    (2)由于施工時混合料拌和溫度太高,使瀝青過早老化發脆。
    (3)施工溫度太低、混合料溫度下降快、壓實不充分,導致密實度不足。
    (4)路面下面層施工時標高控制不嚴,導致瀝青上面層太薄,沒有形成設計結構厚度。
    (5)運營期車輛運輸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柴油、機油滴漏在路表面上,瀝青被稀釋后,粘結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等。
    2 無弱接縫修補原理
    傳統坑槽修補時,通常是先切割開挖成一方形或長方形的洞,然后在洞壁涂刷黏結瀝青以增強新舊瀝青混凝土的粘接,最后將新拌瀝青混凝土填補開挖的洞并碾壓密實。此種修補工藝由于新填料與周圍未破壞的老瀝青混合料存在溫度差,不可避免地存有弱接縫,因此,路面水就會從接縫滲入進去,滯留在瀝青混凝土補塊中,在高速行車造成的動水壓力與泵吸作用下,很快又會產生新的坑洞。
    無弱接縫修補法是采用瀝青路面熱養護修補車,通過內設程序控制,進行間歇性加熱,使修補坑洞與周圍連接處溫度一致,實現同一物質間的熱連接,形成類似鋼筋焊接樣的接縫,從而解決了傳統修補法中弱接縫問題。修補質量也即遠遠好于傳統修補法。二種路面養護方法的比較見表1.
    3 無弱接縫修補工藝
    3.1施工流程   
    設置安全標志→標記作業輪廓線→切割或破碎坑槽→清理坑槽→修路王加熱→撒布瀝青粘結層→添加新料→壓實。
    3.2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
    (1)首先應測定損壞部分的深度和范圍,按照“圓洞方補、斜洞方補”的原則,標識開槽修補的作業輪廓線。
    (2)徹底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動部位及粉塵、雜物。
    (3)根據坑槽的形狀、小和位置,調整修路王加熱面板,并按照當天的天氣情況和路面病狀況來選擇加熱間歇時間,不得把路面燒焦,并翻松被加熱軟化的連接處(一般四周擴10cm左右),如果進行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應該避免混入底層和路基的材料,以防止瀝青混合料的變質。
    (4)為使坑槽新舊表面之間提供良好的粘結條件,在槽底、槽壁噴灑0.3kg/m2-0.6kg/m2粘層瀝青。
    (5)添加適量的加熱好的新瀝青料并與坑槽內的舊瀝青料充分拌和,用耙將瀝青料攤平,并將較顆粒瀝青料攤至修補區域下層,四周邊緣部分用較細顆粒料。攤鋪時,應先修整邊緣部分使其周圍無縫隙和缺口且飽滿。
    (6)壓路機必須按照低處向高處原則碾壓,如深度>5cm時,則必須分層壓實,切邊角應壓實到位,如碾壓不到位的,應用小型夯實機夯實,最后確保修補后路面比舊路面高出1mm-3mm.
    4 結 語
    經過近年來的修補坑槽實踐證明,采用瀝青路面熱養護修補車,通過間歇性加熱,從而達到的無弱接縫修補效果,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挖補法易啃連、易滲水的通病,使病害處維修后耐用持久,延長了道路使用壽命,是一個值得推廣運用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