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錨桿擋土墻的構造與適用條件
錨桿擋土墻是由鋼筋混凝土肋柱、墻面板和水平(或傾斜)的錨桿聯合組成的輕型支擋結構物,如圖3—1所示。
我國1966年首次用于成昆線路基加固工程中。這種擋土墻的墻面板一般是由預制的鋼筋混凝土肋柱支撐著。鋼錨桿插入并錨固在穩定的土層或巖層中。作用于墻面板的土壓力通過受拉的鋼錨桿被穩定地層的抗拔力所平衡。由于它的結構特點,它適用于一般地區巖質路塹地段,在不良地段使用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設計錨桿擋土墻時,應根據地質及工程具體情況,可選用肋柱或無肋柱式結構類型。設計肋柱式錨桿擋土墻時,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墻高和施工條件等因素可確定擋土墻是否分級和每級的高度。若墻較高或地質條件較差,可將擋土墻布置為兩級或多級。在多級墻上、下兩級墻之間宜設置平臺,平臺寬度不宜小于1.5 m。每級墻的高度不宜于8 m。為便于肋柱和擋土墻的安裝,多采用豎直墻面。肋柱的間距應根據工地的起吊能力和錨桿的抗拔能力等因素來確定,一般為2.0—2.5m。肋柱可采用預制單根整柱,亦可采用分段拼裝或就地灌注。在每根肋柱上根據其高度可布置2—3根錨桿。錨桿位置應使肋柱內的最正負彎矩基本相當每層錨桿與水平面的夾角在15度—20度之間。肋柱截面可采用矩形、T形和正方形。肋柱截面寬度,除應按計算確定外,尚需考墻面板在肋柱上最小搭接長度不小于10 cm及肋柱預留錨桿尺寸的要求,肋柱寬度不得小于30cm。裝配式肋柱,應考慮肋柱在搬運、吊裝過程以及施工中錨桿可能出現受力不均等不利因素。因此,要求肋柱內外兩側不切斷鋼筋應配置通長的受力鋼筋。墻面板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槽形板、空心板或矩形板。墻面板的規格不宜過多。肋柱和墻面板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肋柱的基礎應采用C15混凝土或M7.5水泥砂漿砌片石。各分級擋土墻之間的平臺頂面,宜用C15混凝土封閉,其厚度為0.15 m,并以2%橫向坡度傾向排水方向。 采用的鋼錨桿主要有楔縫式錨桿和灌漿錨桿兩種。
楔縫式錨桿又稱小錨桿。將這種錨桿插入鉆孔后,施加壓力,使楔子擠入錨桿端部楔縫,迫使桿端張開,即可將錨桿嵌固在鉆孔內。錨孔鉆孔直徑一般為30-50 mm,鉆孔深度為3-5 m,可采用普通風鉆施工。為了防止錨桿銹蝕和提高錨桿抗拔力,應向鉆孔內壓注水泥砂漿。這類錨桿多用于巖石邊坡的防護和加固工程。
錨桿擋土墻多采用灌漿錨桿。施工時采用鉆機鉆孔,孔徑一般為100—150 mm,亦稱錨桿。錨桿由一根或數根鋼筋組成,有時采用鋼絲束或鋼鉸線。錨桿插入鉆孔后,即向孔內壓灌高強度水泥砂漿,從而將錨桿錨固于地層中。灌漿錨桿用于土層時,需采用加壓灌漿或端部擴孔的方法提高其抗拔能力。錨桿鋼筋宜用螺紋鋼筋,其直徑宜在18~32mm。每孔不宜多于3根。錨孔應用清水洗凈,嚴格執行灌漿施工工藝要求。如用水沖洗影響錨桿的抗拔強度時,可用高壓風吹凈。錨桿未錨入地層部分,在除銹后,涂防銹油漆兩遍,再用瀝青玻璃纖維纏裹兩層。錨孔灌漿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M30。注漿采用孔底注漿法。錨桿必須待錨孔砂漿達到70%以上設計強度后才能安裝肋柱或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