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拒食野生動物——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在恐龍時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種動物絕種;20世紀以前,地球 上大約每4年有一種動物絕種;現在每年約有4萬種生物絕跡。近150年來 ,鳥類滅絕了80種;近50年來,獸類滅絕了近40種。近100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超出其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而且這種速度仍有增無減。
42.拒用野生動植物制品——別讓瀕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生物多樣性:一是指生態系統多樣性,如森林、草原、濕地、農田等;二是物種多樣性,即自然界有上千萬種生物,是豐富多彩的;三是遺傳多樣性,即基因多樣性,是指在同一種類中,又有不同的個體或品種,我國是最旱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之一。
43.不獵捕和飼養野生動物——保護有脆弱的生物鏈
我國已建立400多處珍稀植物遷地保護繁育基地、100多處植物園及 近800個自然保護區。我國于1988年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入陸生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約9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穿山甲、黑熊、天鵝、鸚鵡230種。
44.制止偷獵和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行使你神圣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出售、收購國家重 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產品。商業部規定,禁止收購和以任何形式買賣國 家重點保護動物及其產品(包括死體、毛皮、羽毛、內臟、血、骨、肉 、角、卵、精液、胚胎、標本、藥用部分等)。我國也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成員國之一。
45.做動物的朋友——善待生命,與萬物共存
為挽救野生動物和生存,一些人捐錢“認養”自然保護區中的指定 動物,并像看望親屬一樣去定期看望它們。北京部分大學生假期到云南 動員當地人保護原始森林和棲息于那里的珍稀動物滇金絲猴。很多人常 去瀕危動物保護中心,吊唁已滅絕的野生動物。在美國,一些孩子像對 待朋友一樣給動物園的動物過生日。一位世界著名歌手在上海舉辦了一 次特殊的音樂會,聽眾是海里那些瀕臨滅絕的鯨。
46.不買珍稀木材用具——別摧毀熱帶雨林
資料表明,大約1萬年以前地球有62億公頃的森林覆蓋著近1/2的陸 地,而現在只剩28億公頃了。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年1700萬公頃的速 度減少著,等于每分鐘失去一塊足球場大小的森林。照此下去,到本世 紀末,世界森林面積將再減少2.25億公頃,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熱帶森林資源就可能被全部毀壞殆盡。
47.植樹護林——與荒漠化抗爭
森林的消失意味著大面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 100多國家,9億人口和25%的陸地受到荒漠化威脅,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經濟損失達400多億美元。 我國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超過國土總面積的1/3,生活在荒漠地區和 受荒漠影響的人口近4億,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以上。
48.領養樹——做綠林衛士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 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 總計創值約 196000美元。
49.做環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責
做一個環境志愿者已成為一種國際性朝流。據報道,美國18歲以上的公民中有49%的人作過義務工作,每人平均每周義務工作4.2小時,相當于2000億美元的價值。在日本 及歐洲各國,做環保志愿者也是公民普遍的常規行動。在我國,做環保 志愿者日益成為風尚。各地公民自顧去內蒙古恩格貝沙漠植樹;深圳市 民自發到長江源頭建自然保護站;北京大學生周末去社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西安有“媽媽環保志愿者活動日”;吉林志愿者多次組織大規模 環保公益活動……這些行動影響著更多的人,環保志愿者的隊伍正在不斷擴大。
50. 一粒鈕扣電池就會使600噸的水無法飲用——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在世界公認的劇毒元素中,電池就占了其中三種,這些劇毒元素一旦進入人體是很難排除的,嚴重影響神經系統,甚至使大腦永久破壞。
看到這樣的數據和實例,您一定意識到了一顆小小電池如果處理不當,它將會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的危害。如果您真的不希望前面那美好的一幕幕輕易地消失的話,那么,趕快與我們攜手保護我們的地球吧!您只需要從自己做起,動員您身邊的親人朋友,大家身體力行,將日常生活中用過的廢舊電池投放至我們發放的回收桶中。這一舉動,對于地球,對于我們自己,將是最大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