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一、單選題 |
1.在下面的四種情況下,一定能使理想氣體分子的平均碰撞次![]()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解析】設M為氦分子的摩爾質量,P為氣體的壓強,T為氣體的溫度,d為分子的有效直徑,n為分子數密度,R為摩爾氣體常量,k為玻耳茲曼常量。![]() ![]() ![]() ![]() ![]() 【點評】此題考查平均速率 ![]() ![]() ![]() |
|
2.1mol溫度為25℃,壓強為1atm的雙原子理想氣體,經等溫過程體積膨脹至原來的3倍,試計算這個過程中氣體對外做的功是( )(功的單位是J)。 |
![]() ![]() ![]()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解析】等溫過程氣體做功為![]() ![]() 【點評】做此題時最主要的是要熟記氣體做功公式 ![]() |
|
3.用白光作光源觀察楊氏雙縫干涉,設縫的間隙為d,縫面與屏幕的距離是D,則所能觀察到的清晰可見光譜的級次是(白光波長在400~760nm的范圍)(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解析】白光波長在400~760nm的范圍,明紋條件是δ=xd/D=±kλ(k=0,1,2,3,4.…-)但k=0時,各種波長的光程差均為零,所以各種波長的零級條紋在屏上x=0處重疊,形成中央白色明紋,在中央明紋兩側,各種波長的同一級次明紋,由于波長不同而值不同,因此彼此分開,從中央向外,由紫到紅,并產生不同級次條紋的重疊,在重疊的區域內,靠近中央明紋的兩側,觀察到的是混合光形成的彩色條紋,而遠處則是各色光重疊的結果形成一片白光,看不到條紋,最先發生重疊的是某一級的紅光和高一級次的紫光因此,能觀察到的從紫光到紅光的清晰可見光譜的級次由下式求得:k·λ![]() ![]() ![]() ![]() ![]() 【點評】本題主要考察雙縫干涉的光程差公式δ=xd=±kλ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此題還可以問所看到的光譜在那一級開始重疊。此時答案則選C,所以應看清題中所問。除了用白光作光源外,還可以選用兩種不同波長的可見光作光源,仍根據公式kλ ![]() ![]() ![]() ![]() ![]() ![]() ![]() |
|
4.如圖所示,折射率為n![]() ![]() ![]() ![]() ![]() ![]() |
![]() ![]() ![]() ![]()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解析】由從薄膜上、下兩表面反射的光束(1)和(2)的光程差是δ=2n![]() ![]() 【點評】薄膜干涉光程差的公式為: ![]() 上式中i為單色平行光入射到薄膜的入射角,e為介質薄膜厚度。n ![]() ![]() ![]() 當單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薄膜上,入射角i=0,則從薄膜上、下兩表面反射的光束(1)和(2)的光程差是:δ=2en ![]() 半波損失項δ′的判定是正確做題的關鍵。式中附加光程差δ′的討論是非常有意義的,在實際計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δ′是這樣確定的:(1)光只發生了一次反射,是在上表面即由介質(n ![]() ![]() 更一般地講,薄膜干涉可能涉及三種不同的介質n ![]() ![]() ![]() ![]() ![]() ![]() ![]() ![]() ![]() ![]() ![]() ![]() ![]() ![]() ![]() |
|
5.一弦上駐波的表式為y=0.02cos16×cos750t,則組成此駐波的各分行波的波速為( )。 |
![]() ![]() ![]()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解析】將弦上駐波表式y=0.02cos16xcos750t與駐波的一般表示式:y=2Acos(2π/λ)xcos(2π/t);比較可得:2A=0.02m,A=0.01m;![]() ![]() ![]() 【點評】題中已給出駐波表式y=0.02cos16xcos750t,通過與其一般式的比較y=2Acos(2π/λ)xcos(2π/t)就很顯然地得出A=0.01m,λ=(π/8)m,T=()π/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