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2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普通化學考前沖刺(八)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考前沖刺(八)
一、單選題
1.用高錳酸鉀的硫酸溶液與下列物質加熱反應,得不到二氧化碳者是(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高錳酸鉀的硫酸溶液可以容易地將甲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因在乙烯、丙烯和1-丁烯分子中都存在雙鍵CH,在對它們進行氧化時,都可以先得到甲酸,然后再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對2-丁烯進行氧化時,得到的是兩分子乙酸,故選項C正確。
 
2.已知下列反應的平衡常數:
Fe(s)+CO(g)=FeO(s)+CO(g),為
Fe(s)+HO(g)=FeO(s)+H(g),為
則反應CO(g)+H(g)=CO(g)+HO(g)的平衡常數K為(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題目所給的第三個反應是由第一個反應減去第二個反應得到的,根據"多重平衡法則",第三個反應的平衡常數應該等于第一個反應的平衡常數除以第二個反應平衡常數,正確答案是C。
 
3.在300K的恒定溫度下,將3.0升壓力為3.0×10Pa的氧氣與氫氣的混合氣體封閉在一個剛性容器中,點火反應完全后剩余氫氣的壓力(忽略水的蒸汽壓)為1.0×10pa,則反應前氧氣的分壓是(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由于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可以進行得很完全,所以通過反應已經把混合氣體中的氧氣消耗完,根據所發生的反應可知:每反應掉1分子氧氣,就會消耗掉2分子氫氣。反應后生成的水在300K時是液體,其體積可以被忽略,同時忽略掉水的蒸氣壓,則剩余氫氣的物質的量為=(1.0×10×3.0×10/8.314×300)mol,設反應前混合氣體中氧氣的物質的量為,則反應前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為3+=(3.0×10×3.0×10/8.314×300)mol,故=(2.0×10×3.0×10/3×8.314×300)mol,根據分壓的定義可以計算得出反應前氧氣的分壓是2/3×10Pa。B是正確答案。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取向力是指固有偶極之間的作用力,而只有極性分子才有固有偶極,所以選項A是正確的;極性分子會誘導其他任何分子產生誘導偶極,因此,極性分子之間也會存在誘導力,而所有分子都會產生瞬時偶極,所以極性分子之間也存在著色散力,很明顯,選項B錯誤;分子之間的作用力主要與分子量的大小、分子的極性、以及分子之間能否形成氫鍵等因素有關,最重要的因素是分子量的大小,所以選項C錯誤;氫鍵只能形成在具有F、O、N與氫形成的強極性共價鍵的分子與含電負性很大的F、O、N原子(帶有孤電子對)的分子之間,故選項D也是錯誤的。
 
5.將丙烯通入適量的溴水中可以使溴水退色,其原因是(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丙烯分子中具有雙鍵,通入適量的溴水中因發生加成反應得到無色的1,2-二溴丙烷,而使溴水的紅棕色退去。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