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八、礦山法施工方法
傳統的礦山法施工是以鉆爆法開挖與鋼木支撐的一項傳統的施工技術。
基本原則:少擾動、早支撐、慎撤換、快襯砌。
(一)開挖
傳統的礦山法施工順序分為:先墻后拱法和先拱后墻法。
1.先墻后拱法亦稱為順作法。該法的施工速度較快,施工各工序及各工作面之間的相互干擾較小;襯砌的整體性好,受力狀態較好。
2.先拱后墻法亦稱為逆作法。該法施工速度較慢,上部施工較困難。但上部完成后,下部施工就較安全和快捷。由于先拱后墻,使得襯砌的整體性較差,受力狀態不好,而且由于拱部襯砌沉降量較大,要求的預留沉落量較大,因此增加了開挖工作量。
(二)構件支護的架設
1.應根據中線、水平、坑道斷面和預留沉落量等將構件支護架設在中線方向的垂直面上。
2.導坑支護可用半框架式。
3.拱部擴大采用扇形構架支護時,應配合開挖分部架設,并隨挖隨護。
4.仰拱開挖前,應架設橫撐頂緊兩側墻腳,防止邊墻內擠。
5.構件支護的加強及抽換
(1)支護抽換應從末端起逐排抽換,并應本著“先頂后拆”的原則進行。
(2)開挖中層或落底前需拆除下導坑支護時,應由里向外倒退拆除。
(三)采用輔助施工方法對地層進行預加固、超前支護或止水
方法:地面砂漿錨桿;超前錨桿或超前小鋼管支護;管棚鋼架超前支護;超前小導管預注漿;超前圍巖預注漿加固。
(四)模筑襯砌
1.混凝土運送時,應確保混凝土在運送中不產生離析、損失及混入雜物。
2.拱圈施工
(1)拱圈澆筑順序應從兩側拱腳向拱頂對稱進行,間歇及封頂的層面應成輻射狀。
(2)分段施工的拱圈合龍宜選在圍巖較好處。
3.邊墻施工
(1)邊墻擴大基礎的擴大部分及仰拱的拱座,應結合邊墻施工一次完成。
(2)采用先拱后墻法施工時,邊墻混凝土應盡早澆筑,以避免對拱圈產生不良影響。
4.拱墻背后的空隙必須回填密實,并與襯砌同時施工。
5.襯砌拆模后應立即養護,養護時間一般為7~14d.
責任編輯: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