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2-28 共1頁
一、分層法的應用
關鍵是調查分析的類別和層次劃分,根據管理需要和統計目的,通常可按照以下分層方法取得原始數據:
(1)按施工時間分,如月、日、上午、下午、白天、晚間、季節;
(2)按產品材料分,如產地、廠商、規格、品種;
(3)按檢測方法分,如方法、儀器、測定人、取樣方式;
(4)按作業組織分,如工法、班組、工長、工人、分包商;
(5)按工程類型分,如住宅、辦公樓、道路、橋梁、隧道;
(6)按合同結構分,如總承包、專業分包、勞務分包。
(7)按地區部位分,如區域、城市、鄉村、樓層、外墻、內墻;
二、因果分析圖法的應用
因果分析圖法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1)一個質量特性或一個質量問題使用一張圖分析。
(2)通常采用QC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集思廣益,共同分析。
(3)必要時可以邀請小組以外的有關人員參與,廣泛聽取意見。
(4)分析時要充分發表意見,層層深入,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5)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由各參與人員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從中選擇1至5項多數人達成共識的最主要原因。
三、排列圖法的應用
在質量管理過程中,通過抽樣檢查或檢驗試驗所得到的質量問題、偏差、缺陷、不合格等統計數據,以及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統計數據,均可采用排列圖方法進行狀況描述,它具有直觀、主次分明的特點。
四、直方圖法的應用
直方圖法的觀察分析:
(1)通過分布形狀觀察分析。
直方圖的分布形狀及分布區間寬窄是由質量特性統計數據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所決定的。
(2)通過分布位置觀察分析。
1)生產過程的質量正常、穩定和受控,還必須在公差標準上、下界限范圍內達到質量合格的要求。只有這樣的正常、穩定和受控才是經濟合理的受控狀態。
2)質量特性數據分布偏下限,易出現不合格,在管理上必須提高總體能力。
3)質量特性數據的分布寬度邊界達到質量標準的上下界限,其質量能力處于臨界狀態,易出現不合格,必須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質量特性數據的分布居中且邊界與質量標準的上下界限有較大的距離,說明其質量能力偏大,不經濟。
5)質量特性數據分布均已出現超出質量標準的上下界限,這些數據說明生產過程存在質量不合格,需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進行糾偏。
【命題考點】
準確有效地找出問題及其原因;QC小組活動的方式;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統計數據;數據分布的集中或離散狀況;分布形狀觀察分析;分布位置觀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