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4一建市政工程常見考點:樁基礎施工方法與設備選擇

發布時間:2014-03-05 共1頁

1K412021掌握樁基礎施工方法與設備選擇

  一、沉入樁基礎

  (一)準備工作

  4.對地質復雜的大橋、特大橋,為檢驗樁的承載能力和確定沉樁工藝應進行試樁。

  5.貫入度應通過試樁或做沉樁試驗后會同監理及設計單位研究確定。

  6.用于地下水有侵蝕性的地區或腐蝕性土層的鋼樁應按照設計要求做好防腐處理。

  (二)施工技術要點

  1.預制樁的接樁可采用焊接、法蘭連接或機械連接,焊接連接時應有四個不同標高的接樁斷面。

  3.沉樁順序:自中間向兩個方向或四周對稱施打,宜先深后淺、先大后小、先長后短、先高后低。

  4.沉入樁錘擊過程宜用重錘低擊,即噸位較大的樁錘和較小的落距。

  5.終止錘擊的控制應以控制樁端設計標高為主,貫入度為輔:當樁尖標高高于設計標高而貫入度較大時,應繼續錘擊,使灌入度接近控制貫入度;當貫入度已達到控制貫入度而樁尖標高未達到設計標高時,應繼續錘擊100mm(或30~50擊),如無異常變化,即可終止沉樁,如樁尖標高依然比設計標高高很多,應與設計和監理單位研究決定。

  6.沉樁過程中應加強鄰近建筑物、地下管線等的觀測、監護。

  (三)沉樁方式及設備選擇

  1.錘擊沉樁宜用于砂類土、黏性土。

  2.振動沉樁宜用于錘擊沉樁效果較差的密實的黏性土、礫石、風化巖。

  3.可用射水助沉,但在黏性土中應慎用射水沉樁,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射水沉樁。

  二、鉆孔灌注樁基礎

  (一)準備工作

  (二)成孔方式與設備選擇

  依據成樁方式可分為泥漿護壁成孔、干作業成孔、護筒(沉管)灌注樁及爆破成孔。

  (三)護筒埋設

  1.護筒頂端高程應高于地下水位或施工期間的最高河道水位2.Om以上 ,旱地鉆孔護筒頂端高程應高出地面300mm。

  2.護筒底端埋設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在旱地和淺水域,粘性土地層中護筒埋深不宜小于原地面以下1.5m ,砂性土地層中應將護筒周圍500-800mm 和護筒底500mm 范圍內的土換填黏性土并夯實;在深水域,黏性土地層中護筒應沉人河床局部沖刷線以下1.5m ,細砂或軟土地層中應沉人沖刷線以下至少4m。

  3.護筒內徑宜比樁徑大200~400mm,平面允許誤差為50MM,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

  (四)泥漿護壁成孔

  1.泥漿制備

  (1)泥漿宜選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潤土。

  (2)泥漿護壁施工期間護筒內的泥漿面應高出地下水位1.Om以上,在清孔過程中應不斷置換泥漿。

  (4)現場設置泥漿制備系統、泥漿儲存池和泥漿收集、處理設施,不得直接外棄,保護環境。

  2.正、反循環鉆孔

  (1)成孔時根據泥漿補給情況控制鉆進速度,保持鉆機穩定。

  (2)如發生斜孔、塌孔和護筒周圍冒漿、失穩等現象時,應先停鉆,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鉆進。

  (3)灌注混凝土前清除孔底沉渣:端承型樁的沉渣厚度小于100 mm,摩擦型樁的沉渣厚度小于300 mm。

  3.沖擊鉆成孔

  (1)沖擊鉆開孔時,應低錘密擊,反復沖擊造壁,保持孔內泥漿面穩定。

  (2)每鉆進4~5m應驗孔一次,在更換鉆頭前或容易縮孔處,均應驗孔并應做記錄。

  (3)應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防止擾動孔壁、塌孔、擴孔、卡鉆和掉鉆及泥漿流失等事故。

  (4)沖孔中遇到斜孔、梅花孔、塌孔等情況時,應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5)排渣過程中應及時補給泥漿。

  (6)穩定性差的孔壁應采用泥漿循環或抽渣筒排渣。

  4.旋挖成孔

  (2)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鉆斗時,應檢查連接銷子及鋼絲繩的狀況,并應清除鉆斗上的渣土。

  (3)泥漿制備的能力應大于鉆孔時的泥漿需求量,每臺套鉆機的泥漿儲備量不少于單樁體積。

  (4)旋挖鉆機成孔應采用跳挖方式,并根據鉆進速度同步補充泥漿,保持所需的泥漿面高度不變。

  (5)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指標符合要求。

  (五)干作業成孔

  1.長螺旋鉆孔

  (1)鉆頭與樁位點偏差不得大于20mm,開孔時下鉆速度應緩慢,鉆進過程中,不宜反轉或提升鉆桿。

  (2)遇到卡鉆、鉆機搖晃、偏斜或發生異響時,立即停鉆,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繼續作業。

  (3)終孔后,應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頓10~20s,再緩慢提升鉆桿,并保證管內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4)混凝土壓灌結束后,立即將鋼筋籠插至設計深度,并及時清除鉆桿及泵(軟)管內殘留混凝土。

  2.鉆孔擴底

  (3)灌注混凝土時,第一次應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隨即振搗密實;灌注樁頂以下5m范圍內混凝土時,應隨灌注隨振動,每次灌注高度不大于1.5m。

  (六)鋼筋籠與灌注混凝土施工要點

  1.鋼筋籠制作、運輸和吊裝過程中應采取適當的加固措施,防止變形。

  2.吊放鋼筋籠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應采取加固措施固定鋼筋籠的位置。

  3.樁徑應比導管連接處的外徑大lOOmm以上。

  4.宜采用預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徑不宜大40mm。

  5.鋼筋籠放入泥漿后4h內必須澆筑混凝土。

  6.樁頂混凝土澆筑應高出設計標高0.5~lm,確保樁頭浮漿層鑿除后樁基面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

  7.澆筑時的溫度不得低于5℃,低于O℃時,采取保溫措施。高于30℃時,對混凝土采取緩凝措施。

  9.場地為淺水時宜采用筑島法施工,島的高度應高出最高施工水位0.5~1.0m。

  10.場地為深水或淤泥層較厚時,可采用固定式平臺或浮式平臺。

  (七)水下混凝土灌注

  2.混凝土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為180~220mm。

  3.導管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導管內壁應光滑圓順,直徑宜為20~30cm,節長宜為2m。

  (2)導管不得漏水,使用前應試拼、試壓,試壓的壓力宜為孔底靜水壓力的1.5倍。

  (3)導管軸線偏差不宜超過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lOcm。

  (4)導管采用法蘭盤接頭宜加錐形活套;采用螺旋絲扣型接頭時必須有防止松脫裝置。

  4.使用的隔水球應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應保證順利排出。

  5.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500mm,導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應少于1m;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為2~6m。

  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須連續施工,并應控制提拔導管速度,嚴禁將導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