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掌握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有工程地質與地形、水文與氣候、設計和施工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施工方面的原因是:
1.路基填料中混入種植土、腐質土或沼澤土等劣質土,或土中含有未經打碎的大塊土或凍土塊等;填石路堤石料規格不一、性質不勻或就地爆破堆積,亂石中空隙很大。這樣,在一定期限內(例如經過一個雨期)可能產生局部的明顯下沉。
2.填筑順序不當。高填路堤在填筑時未嚴格按施工規范要求在全寬范圍內分層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規定等。
3.壓實不足。高填路堤應按規定選配壓實機具,按正確的操作規范及要求進行壓實操作,確保壓實度達到施工規范規定的要求。
4.在填挖交界處沒有挖臺階,導致交界處發生不均勻沉降。或因為原地面與填料結構不同,二者密度、承載能力不同,如填挖交接處軟土、腐質土等未清除干凈或填筑方式不對及壓實不足,就會出現接合部沉降病害。
5.臺后和通道兩邊高填土下沉,其主要原因是柔性的填土與剛性構造銜接處,二者強度、穩定性方面差異較大,加之填土壓實不夠而致下沉。
6.施工過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時,路基積水嚴重,無法自行排出。有的積水浸入路基內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時也未排除積水就繼續填筑,以致造成隱患。
二、預防措施
1.施工時應考慮高填方路基早開工,避免填筑速度過快,路面基層施工時應盡量安排晚開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時間。
2.加強對基底的壓實或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當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時,應傲挖臺階處理。
3.施工時要嚴格分層填筑,控制分層的厚度,并充分壓實。
4.在軟弱地基上進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時,除對軟基進行必要處理外,從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圍內不得填筑細粒土,應填筑硬質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縫、整平、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