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業主交費意識欠缺
“不可否認,物業企業里面有害群之馬,但這畢竟只是少數,由于部分業主花錢買服務的意識欠缺而導致的物業交費率低等問題,使更多規范運作的物業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困難。”安華物業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為了保持社區的穩定,物業企業默默地付出了很多犧牲,希望廣大業主對物業企業多一分理解,也希望社會各部門多給物業企業營造發展的空間,培育物業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據了解,中國物業管理協會2007年開展的“物業管理行業生存狀況調查”中,在全國接受調查的4600家企業中,僅有40.07%的企業盈利,有40.76%的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平均虧損額為37.22萬元/年,行業里很多企業面臨難以可持續發展的難題。而物業費交費率過低,是造成這些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市物業收費率普遍不高,有很多小區僅維持在70%左右。也就是說,70%的業主在為100%的人買單。”天津市物業管理協會的負責人談及該情況時不無憂慮地說,一些業主對物業付費的概念接受不了,很多人習慣了住公房,一下子買房成了業主,花錢買服務的意識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然而,物業管理服務具有不可分割性,沒有交費的業主與交費的業主享受同等的物業管理服務,攀比從眾心理使更多的人欠費,結果是物業管理費收繳率更低。物業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只好減少人員、降低服務質量和標準。本來每天該清掃三次或隨時清掃,改成兩次或一次。服務質量降低了,業主不滿意,更多的業主不交費,而物業企業再減人降低成本,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該負責人指出,有很多物業企業和開發商是父子企業,盡管有的企業年虧損額達200多萬元,但為了打品牌,為了讓自己的房子好銷售,強行支撐著做物業服務。但是,這種局面不可能長久,開發商肯定要甩掉包袱。
據“央視”組織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市民在回答“如對物業服務不滿,您將采取何種維權措施”一項時,63%的人選擇了“拒交物業費”。為此,順馳物業企業負責人接受采訪時,總結了幾項業主不交物業費的原因:一是開發商遺留的問題,諸如房子漏水、小區公共設施的建設等等,這些問題本來是開發商與業主的矛盾,但業主往往遷怒于物業企業;二是開發商承諾的未能兌現,諸如有的開發商為了房子好賣,不負責任地承諾業主可以搭建露臺、圈小院,物業企業發現問題自然會制止,矛盾便轉嫁給物業企業;三是諸如暖氣不熱、煤氣不通、有線電視不清楚等本屬于公共服務行業的問題;四是鄰里關系不和諧導致的矛盾,比如居民養狗物業企業為什么不管?樓上住戶跑水淹了我家,物業企業必須要給解決,解決不了我就不交費等等;五是小區社會治安、違章搭建等問題,諸如小區w 為了催繳物業費,有些物業企業將部分欠費嚴重的業主告到了法院,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一家物業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說,出于社會穩定的考慮,法院通常會采取調解結案的方式,被起訴的業主只需繳納部分物業費,物業企業也只能見好就收。“即使這樣,仍有業主拒絕調解,法院判決業主支付物業費后,判決的執行卻又成為擺在物業企業面前的難題,最終有些案件不了了之,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部分業主無正當理由拒交物業費的歪風邪氣。”
其實,不光是物業企業,另有很多如數交費的業主打來熱線電話稱:“沒有正當理由拒交物業費的業主應該受到全社會的譴責。即使物業服務不到位,也應采取理智的辦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訴訟到法院。我交了物業費,你卻不交,卻也同樣享受物業服務,這些人的做法,無異于侵占了我的財產。更讓人生氣的是,跟這些人聊天時,有的人甚至公開說,我不交物業費沒有任何理由,別人不交,我為什么就不能不交?這種局面必須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