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孔工藝
a、造漿:正式鉆進前,往要施工的樁及循環用的護筒孔底供泥漿,換出原孔內清水。泥漿制備采用優質膨潤土,鉆進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土層制備不同濃度的泥漿,使泥漿既起到護壁及清渣的作用,又不致于太濃而影響鉆進速度。
b、鉆孔:鉆機就位后,進行樁位校核,保證就位準確。造漿完畢后低速開鉆,待整個鉆頭進入土層后進入正常鉆進。在護筒腳部位必須慢速鉆進。當回旋鉆機鉆進至巖層面后換下刮刀鉆頭,改用牙輪鉆頭鉆進。整個成孔過程中分班連續作業,專人負責做好記錄并觀察孔內泥漿面和孔外水位情況,發現異常馬上采取措施,泥漿比重控制在1.2~1.25,粘度控制在18~22s。
樁孔中的泥漿指標應嚴格控制,好的泥漿不但利于保證孔壁穩定,而且有利于懸浮起巖渣加快施工進度。在鉆進過程中應定期每班檢測樁孔中的泥漿的各項指標。在成孔后清孔時應在孔底注入優質泥漿,以保證孔底干凈。
如果發現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提供的資料不符,則馬上通知監理工程師匯同設計部門協商解決。
C、清孔:孔深達到設計標高后,對孔徑、深度、垂直度和孔底嵌巖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采用換漿清孔法,當孔底基本無沉渣,泥漿溝只排出濁水而無泥漿廢渣時,即可停止第一次清孔,移機準備鋼筋籠下放
4、成孔的檢測
a、鉆、沖孔在終孔后應進行孔位、孔深檢測。
B、孔徑、孔形和傾斜度可采用外徑為鉆孔鋼筋籠直徑加100mm,長度為4~6倍孔徑的鋼筋檢孔器吊入鉆孔檢測。
5、鋼筋的制作及下放
①鋼筋籠制作:
鋼筋籠在岸上分節進行制作,采用加勁筋(間距2m)成型法,每節長度9~12米。制作時加勁筋點焊在主筋內側,校正好加勁筋與主筋的垂直度,然后點焊牢固,布好螺旋筋并點焊于主筋上,按設計在主筋上沿圓周方向每5米均勻分布焊接4個保護層耳環。焊接加工要確保主筋在搭接區斷面內接頭不于50%;焊接采用單面焊,焊縫長不小于10d(d為鋼筋直徑)。
根據設計,每條樁基有超聲波檢測要求,檢測管每樁放4根同時固定在鋼筋籠上下放。檢測管標準長為8m,外徑57mm,接頭焊接Ф70mm鋼管,上端應高出樁頂50cm,下端用鋼板封底焊接嚴密。
②鋼筋籠吊裝:
加工好的鋼筋籠由駁船運往現場采用45t船吊下放就位。安裝時采用兩點起吊,以防止骨架變形;鋼筋籠豎直后,檢查其豎直度,進入孔口時扶正緩慢下放,嚴禁擺動碰撞孔壁。鋼筋籠邊下放邊拆除內撐。鋼筋籠連接采用單面焊,焊接長度10d的搭接,并且保證各節鋼筋籠在同一豎直軸線上,鋼筋籠下到設計標高后,定位于孔中心,將主筋或其延伸鋼筋焊接在護筒上,以防骨架在澆注混凝土時上浮及移位。澆注混凝土前在檢測管內灌滿水,上口用塞子塞住。鋼筋籠下放完成后,馬上下放導管進行二次清孔,并做好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
6、水下混凝土灌注
樁基混凝土由設在兩岸的混凝土攪拌車供應,砼輸送泵通過鋼棧橋送至澆注點直接灌注。
①灌注前準備
灌注前進行二次清孔,采用氣舉法清孔。擬用一上端密封的管,插入一空壓管和出漿管,插至離孔底20cm,外側伸入進漿孔。空壓機用功率空壓機,宜用20m3/h。當二次清孔的泥漿性能指標和沉渣厚度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盡快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主橋樁基混凝土澆注施工采用導管法灌注。導管采用內徑Ф300mm的剛性導管,在第一次使用前和使用一定時間后均按規范對其進行水密性和承壓試驗、檢查,防止膠墊老化,以保證導管接頭良好,不漏氣。
②砼配合比基本要求
樁基礎砼標號為C30,考慮到水下砼澆注的各種因素,在進行配合比設計的時候要滿足以下要求:
坍落度:18~22cm;
坍落度降至15cm的最小時間:3h;
砼初凝時間:≥12h;
最粗骨料直徑: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