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紹了《鉆孔灌注樁施工輔助管理系統》的主要內容、功能和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它的研制和試用對于建設工程實現施工過程的信息化、加強施工質量預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施工過程 信息化管理 鉆孔灌注樁
施工是投入量人力、物力、財力,把設計方案轉化為實物產品的重要階段。為了加強對施工活動的管理,近十幾年來,我國完善了建筑法規體系、建立了監理制度、推行了“貫標”活動……,這些重措施,營造了工程施工的良好環境。在這個氛圍下,怎樣在施工過程中進行信息化管理,使施工水平上一個臺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工程建設中,計算機技術正在廣泛地使用。在設計、造價、項目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許多軟件可供運作。唯獨在施工階段內,目前計算機的應用尚局限在文字處理、表格填制等低層次上,還沒有充分開發計算機的功能,在施工過程的管理、決策層次上發揮作用。
施工過程的組織、管理、實施都是由人來進行的。人的素質、水平、甚至一時的情緒和注意力都會對施工狀況產生影響。如果能將工程的設計要求、技術標準、工藝流程、相關計算、統計報表、管理經驗等等都固化成一個標準化的程序,隨著工程進程,這個程序能不斷地提供相應信息來引導施工,那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管理者可能存在的弱點或不足,減少失誤,把施工水平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上。這樣的軟件,能夠參與到施工的各個環節之中,是進一步把施工挪入標準化、規范化軌道的有力保證。
由于工程施工的復雜性,要編制這樣的軟件有很的難度。鉆孔灌注樁有很強的隱蔽性,它的工程目標常需在施工過程中確定,對其實施工程控制的難度很。但它有成熟的工藝流程、完備的規范、規程,因此,比較具備研制和應用這類軟件的需求和條件。經過努力,我們研制出《鉆孔灌注樁施工輔助管理系統》,希望對施工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做出有益的探索。
《鉆孔灌注樁施工輔助管理系統》主要由六個部分組成。他們的內容、功能和研制重點分別介紹如下:
一、工程目標的設定:
這一部分包括了設計要求、施工技術要求和部分合同要求。這些要求構成工程所應達到的目標。它們需要在開工前記入系統,作為衡量施工過程各個方面是否合格的標準與依據。
由于各地的巖土條件不同,各個設計單位的表達方式不同,樁基工程的設計方案是五花八門的。要使一個軟件適應各種工程情況,在系統編制前就要做量分析整理工作,將不同樁型設計參數及相互關系歸納、梳理清楚,編出有條理的輸入方式和順序。例如,系統中對確定樁深的原則,就歸納了給定樁長、給定樁底標高、按嵌巖深、嵌巖深與樁長雙控、嵌巖深或樁長五種方式。屆時,按設計的做法選定方式并輸入數值后,樁長與樁底標高會立即配套顯示。
當一個工程有兩個以上的建筑軸線系時,系統能把不同樁的坐標值換算在一個坐標系內。對樁位坐標的輸入,系統提供了多種方法,可按設計的特點選用。對樁型、承臺類型相同,且有規律分布的樁(包括直線分布和圓弧分布),可以成批輸入,結果不但一次算出該批樁的坐標值,還同時編上了樁號,并與設計參數建立了聯系。由于是成批輸入,不但加快了輸入速度,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出錯的可能性。輸入的樁位還能在屏幕上顯示,一旦有錯,很容易觀察出來,及時糾正。
在開工后,如遇設計變更等變化,工程目標可隨之相應調整
二、現場施工管理:
這是系統與現場管理人員聯系的窗口,也是進行工序管理的平臺。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系統根據現場管理人員采集的數據,對現場所有施工活動,包括設備、材料的驗收與檢測、成孔、成樁的各道工序、事故停工事件等進行記錄,然后自動地對各工序、各項質量指標全面進行檢驗,自動形成報表,記入施工日志,并按事先控制原則,對后續工序做出提示。各種材料、各道工序都配有相關的規范條文備查。系統還備有工況分布圖與實時狀態表,可隨時直觀地查詢各樁、各樁機當時的施工狀況。
所有輸入項目的選定遵循了以下的原則:
1、要全面反映設計方案及以規范、規程為主體的各項技術標準的落實情況。例如,許多報表對實際采用的鋼筋直徑沒有反映。而現實施工中,可能因材料代換、可能無意、或有意改變了設計規格。要求輸入這一數值,就會引起對這一項目的注意;
2、要滿足有關部門規定的資料要求,例如竣工表格規定填寫的內容,施工過程中就應采集生成并存入數據庫;
3、要能提供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統計、分析的各方面資料數據。例如,為了加強施工進度管理,在現場就應采集各種事件的發生時間;
4、輸入的應是管理人員現場第一手采集到的原始數據。后處理由系統自動來做,保證資料的客觀、真實、準確、可靠。像護筒偏心距、孔深、籠頂到位差、沉渣厚度等都是需要通過計算求得的,不應直接填寫,以減少中間環節的差錯;
5、要有利于現場人員的使用。程序設計上每一步都提供了提示信息和相關項目的默認值,幫助工作人員避免現場工作的疏忽,并使得系統操作簡便。像上面提到的實用鋼筋直徑,就以設計規格作默認值,如果沒有改變,就不需另外輸入了。
以終孔工序為例,來說明一次工序輸入所引發的系統一系列響應:
?、?nbsp;當對話框出現時,有當時時間的默認值。若它與終孔檢查時間相近,就不必改動。
② 在對話框中輸入樁號。如果樁號有誤或者上道工序未完成,系統會彈出提示。
③ 樁號確定后,各輸入項會出現默認值。如果這些默認值都不必修改,一般只要填寫鉆桿總長與余尺兩項就能完成此次輸入。
?、?nbsp;確認輸入內容后,系統會顯示樁深、樁徑等質量指標的檢查結果。
?、?nbsp;認可后,系統會顯示后續施工提示,包括應制的鋼筋籠規格、長度、需準備混凝土數量以及要求的首灌時間等。
⑥ 自動形成全面、詳盡的工序報驗表,相對人工填制的報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打印出來報監理檢查。
?、?nbsp;退出對話框時,在施工日志上會添上一行記錄,標明了檢查時間、結果、結論和指令。
從上面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系統在工序管理方面是比較嚴密的。作為對質量的事后控制,系統自己會按設計、規范等要求來判定質量合格與否,避免了出錯的可能。作為對質量的事前控制,每道工序對緊后工作都做了提示。計算機給了我們一個工具,它使一直強調的事前控制措施,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