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一、工程概況
二、編制依據
三、施工總部署
四、主要專業工程施工方案
五、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六、施工進度計劃及保證措施
七、施工機械進場計劃
八、工程材料的進場計劃來
本工程施工測量包括場平測量、工程定位測量、控制網測量、各施工階段的工序測量,工藝控制測量、工程竣工測量等,各階段測量需編制詳盡的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明確設備、人員、方法,建立相關質量記錄。
定位測量和控制網測量實行初測、復測、檢測驗收三級測量制度,其它測量實行初測、復測和工序復核測量制度,使用J2光學經緯儀,高程測量采用S3級自動安平水準儀。
軸線控制:首先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樁坐標及建筑物設計坐標,接合現場情況,確定測設路線,進行圖上作業,編制處切實可行的測設控制方案,依據方案現場測出建筑物四角軸線坐標點,經規劃、設計、監理、甲方、乙方共同驗線后再分別測設其它主要軸線,在其延長線上設置永久性軸線控制樁,并砌磚保護。
標高傳遞:根據甲方提供的水準點在施工現場地東、西兩側增設半永久性水準控制點,利用水平儀將高程引測到基槽內,地上部分則在墻柱表面彈出+500mm標高線作為控制線。
水平線由東側向上引測,將由下引上的標高引至柱上,并彈出+0.5M線作為地面和裝修的依據。
2、土方工程:
本工程基坑采用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配合清槽修坡,配備輪式液壓反鏟挖掘機1臺,沿基槽側向棄土,堆于房心,便于回填。挖至設計基底以上200mm時,人工清底,防止基底受擾動。
清槽后進行地基釬探,探孔間距為1.5m,梅花狀布置。基礎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房心回填在基磚砌至+0.9米時進行,回填土采用15T壓路機碾壓夯實,邊角部位采用蛙式夯機夯實。嚴格控制土料含水率,3:7灰土夯填時,壓實系數大于0.94,每層虛鋪厚度不得超過250mm,設鋼筋標筋控制并固定人員按試驗規程分層取樣,進行回填質量控制。
3、鋼筋工程:
鋼筋在現場制作加工。編制配料單前,必須認真審閱圖紙及技術交底,熟悉設計要求的搭接長度,錨固長度,接頭位置、鋼筋保護層等,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按鋼筋施工規范進行,作到配料單編制準確。鋼筋配料單由技術人員審定,嚴格控制其編制質量,防止料單錯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質量事故。鋼筋工要按料單配料,作好《鋼筋加工記錄》并在鋼筋上掛好標識牌,注明鋼筋等級、規格、使用部位,以防混用和實現可追溯性。
水平鋼筋接頭φ14以上采用粗直徑鋼筋模具式電弧對接焊,柱主筋按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錯頭搭接,或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其它鋼筋采用綁扎搭接連接。模具式電弧焊、電渣壓力焊嚴格按照工藝標準進行,操作人員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鋼筋綁扎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進行,鋼筋綁扎工藝:核對鋼筋半成品→鋼筋綁扎→預埋、預留管線、孔洞→綁扎保護層墊塊→自檢→專檢。保護層采用墊塊事先預制。保護層墊塊采用1:2水泥沙漿制作,形狀為40×40方形,厚度為保護層厚度,墊放間距@1000。柱腳鋼筋在生根前應先用紅漆劃定主筋及截面位置。
柱鋼筋綁扎前按豎向間距1m設置定型主筋,保證形狀和骨架剛度,隨砌筑段主筋、骨筋綁牢。
4、模板工程:
采用系列組合鋼模。基礎柱支模時,在柱位置內加設鋼筋對拉片,采用工具式支設方法,圈梁采用倒卡法支模。支模前,首先將組合柱部位殘存的雜物清理干凈,澆水沖洗,并進行預檢。模板支設完畢后,進行預檢,檢查模板的標高、垂直度、平整度、與墻體貼和程度及加固情況,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獨立柱頂安裝地腳螺栓桿時,應精心施工,仔細校核,確保位置、標高、平整。
5、混凝土工程:
采用現場攪拌混凝土,確保混凝土配比、強度等要求。
基礎柱混凝土澆注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每層填料不得超過300mm,作到快插慢撥,振搗密實。
混凝土攪拌設1名人員負責監控混凝土攪拌質量,嚴格計量管理工作,配合比和外加劑用量設專人負責監控,經常測定砂石含水率,及時調整配合比,以保證水灰比的準確性。在出料口隨時檢查混凝土坍塌落度,任何人不得隨意加水。
混凝土的澆注順序:獨立柱基礎澆筑時,應從車間一角開始澆筑,每個柱基必須一次澆筑完成。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并養護,同時留置不少于3組的試塊,一組用于保養,另兩組用于檢查混凝土即時強度,作為檢查后期施工是否達到允許強度的依據。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小時以內即時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柱采用塑料薄膜包裹水養護,其它構件采用草袋覆蓋灑水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