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3.7.5隧洞不良地質的施工措施
1、本隧洞三岔河以后地段,巖體完整,圍巖完整,圍巖以Ⅰ~Ⅱ類為主,由于隧洞埋深較大,自重和構造應力較高,施工時可能出現局部巖爆。
⑴預防措施
①加強對開挖面前方的圍巖特性,地質情況的預測預報工作,及時研究治理措施,②地質預測預報以打超前探孔為主,輔以雷達波測試。
③通過對開挖面及其附近圍巖剝落情況的觀察、描素、分析圍巖的動態特性,作出超前預報。
④采用工程地質類比法進行宏觀預報。
⑵治理措施
①對微弱巖爆地段,直接在開挖面灑水,以軟化表層,促使應力釋放和調整。
②對中等巖爆地段,在隧洞的邊墻及拱部間隔50cm左右鉆孔,孔徑10cm左右,打好后向孔內噴灌高壓水軟化圍巖,加快應力釋放。
③隧洞施工遇巖爆時,采取“短進盡、多循環、強支護、快封閉”的原則施工,抓緊施作臨時支護,必要時在掌子面加設超前錨桿,鎖定前方圍巖。
2、隧洞進水口段覆蓋層,巖體卸荷松馳,洞臉邊坡及圍巖穩定性較差,成洞條件較差。隧洞穿過三岔河冰川“u”形谷時,將遇到f3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帶和地下水突涌,為防止拱頂和局部和坍落等問題,施工過程采取如下措施。
⑴認真閱讀設計圖紙及有關規范和技術文件,掌握洞身各類圍巖的力學性能,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認真落實。
⑵精心設計爆破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各項參數,盡量減小爆破對圍巖的擾動。
⑶錨噴支護即時跟進。堅決作到支護不合格開挖不前進,支護不跟進開挖不前進,支護不完全開挖不前進,支護變形原因未查明開挖不前進的四不開挖原則,即時讓洞身形成封閉的環形結構。
⑷超前預測預報地質變化情況,即時修正爆破方案各項參數。
⑸嚴格實施監控量測有關技術規定,作到勤觀察、勤量測、勤整理,隨時掌握圍巖的變形發展情況,用以修正臨時支護方案,指導開挖進度。
⑹對鉆孔、裝藥、噴錨等關鍵工序進行崗前技術培訓,并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工序質量檢查,將引起隧洞坍方的因素消滅在工序質量控制中。
3.8 回填灌漿、固結灌漿和接觸注漿施工方法
3.8.1回填灌漿:
1、回填灌漿的目的是對隧洞混凝土襯砌或支洞堵頭頂部縫隙作灌漿填充。
2、回填灌漿在襯砌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盡早進行。
3、回填灌漿,采用風鉆在臺架鉆孔。在雙層鋼筋襯砌段、鋼板襯砌段及施工支洞封堵段應預埋灌漿管。回填灌漿孔(管)位置與設計孔位偏差不大于20厘米,其鉆孔深入圍巖10厘米。
4、回填灌漿一般分二序進行。一序孔灌注水灰比為0.6:1(或0.5:1)的水泥漿;二序孔為灌注1:1和0.6:1(或0.5:1)兩個比級的水泥漿,空隙大的部位灌注水泥砂漿,摻砂量不宜大于水泥重量的2倍。
5、當采用模板臺車,泵送混凝土后一般回填灌漿量大,擬采用TBW-SO/15注漿泵,最大壓力1.5Mpa,排量50L/min,電機功率2.2KW,(或采用HB8-3型灌漿機,最大工作壓力1.47Mpa,排量3m3/h排出管徑38mm,電機功率2.8KW)。采用與之匹配的立式攪拌機,轉速40~80轉/min。立式攪拌機結構簡單,放漿速度快,使用方便。
6、在設計規定壓力下(設計無規定注漿壓力一般采用0.3Mpa)。當注漿孔停止吸漿時,回填灌漿即可結束。
7、隧洞頂部倒孔灌漿結束后,先關閉孔口閘閥后再停機,孔內無反漿即可拆除孔口閘閥。
8、灌漿結束后,排除孔內積水污物后封孔并抹平。
3.8.2固結灌漿:來
1、固結灌漿的主要目的是對隧洞襯砌以外一定范圍內的圍巖進行注漿,使注漿范圍內的圍巖力學指標獲得改善從而達到加固圍巖的作用,使襯砌與圍巖形成較堅強的承載圈。同時也可提高一定的堵水能力。固結灌漿又分為常規固結灌漿與高壓固結灌漿。其不同點為:(1)高壓固結灌漿是對較深層的圍巖進行灌漿加固;(2)對較深層的圍巖進行灌漿,需要克服較大的注漿阻力因而需要較高的灌漿壓力。(3)高壓固結灌漿是在先做好回填灌漿,在作常規固結灌漿,待襯砌與圍巖形成較強的承載圈后,在鉆孔作較深層的高壓固結灌漿。
2、固結灌漿應在該部位回填灌漿結束7天后,按環間分序,環內加密先壓無水孔,后壓有水孔的原則進行。根據降水漏斗的原理,一般從拱頂順序向下壓注。
3、固結灌漿的施工順序為:
鉆孔→沖洗→壓水試驗→灌漿→封孔→檢查→需要時進行補灌。
固結灌漿孔位布置,按設計進行鉆孔孔徑不小于38mm,雙層鋼筋襯砌段,按施工詳圖預埋灌漿管。孔位偏差不大于20厘米,開孔誤差不大于5。,孔深符合設計要求。
4、灌漿材料及設備
⑴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不低于425#,受潮結塊不得使用。
⑵需要摻入外加劑時,其最佳摻量通過試驗確定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⑶采用制漿能力為3m3/h的立式灰漿攪拌機,注漿機擬用KBY-50/70型注漿泵,壓力0.5~7Mpa,排量0~50L/min,功率7.5KW。
6、沖孔:固結灌漿前應對孔壁和裂隙進行沖洗,可用壓水沖洗的方法直至回水澄清并延續10分鐘即可,沖洗壓力不宜大于設計灌注壓力的80%。
7、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的目的在于測定圍巖吸水性,核定圍巖的滲透性。為灌漿時選取泵量,泵壓及漿液濃度或配方提供依據,同時沖洗鉆孔,檢查止漿塞和灌漿管路情況。
固結灌漿前,選擇有代表性的孔作壓水試驗,壓水試驗孔數為總孔數的50%,壓水試驗壓力可采用0.3Mpa逐漸增大至規定壓力,在規定的壓力下,每5分鐘測一次壓入流量,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試驗即可結束,且以最終流量值為計算流量。
⑴連續四次測量其最大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一次測值的10%。
⑵連續四次測量,其最大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