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的配置及拌和見前面所述的混凝土的拌制與灌注。
混凝土的運輸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由便橋運輸至282#、283#橋墩位置,輸送泵灌注入模。
(1)、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時由前往后對稱灌注兩腹板混凝土至下倒角,然后再由前往后灌注底板,底板及腹板下部混凝土由串筒導流入模,立模時按規劃在腹板上留好天窗,底板灌注完成后繼續對稱分層灌注腹板混凝土,上部腹板2m范圍可由輸送管直接插入,分層厚度為30cm。頂板的灌注遵循由兩側向中央灌注的順序。
(2)、混凝土搗固
混凝土振搗采用附著式和插入式振搗器相結合的形式,底板和頂板以插入式振搗器為主,腹板以附著式振搗器為主并輔以插入式振搗器,箱梁梗腋處兩種振搗器相互補充,加強振搗。插入振搗厚度為30cm,插入下一層混凝土5~10cm,插入間距控制在振搗棒作用半徑1.5倍之內,振搗到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漿有光澤并不再有氣泡逸出時將振搗棒緩慢抽出,防止混凝土內留有空隙。
(3)、混凝土灌注注意事項
混凝土要分散緩慢卸落,防止大量混凝土集中沖擊鋼筋和波紋管;搗固混凝土時避免振動棒與波紋管接觸振動;混凝土入模過程中隨時注意保護波紋管,防止波紋管碰撞變形;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要隨時測量底板標高,并及時進行調整。
(4)、混凝土養生
預應力張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規定的強度后進行。
縱向預應力筋的施工工藝流程見圖(9)。
A、預應力筋制作
預應力筋即鋼絞線下料,長度按梁段長度加千斤頂的工作長度加鋼絞線穿束時的聯接長度加富余長度10cm計算。鋼絞線采用砂輪機切割,塑料膠帶包頭。鋼絞線下料夠一束的數量后以梳筋板梳理后用細鐵絲綁扎,每間隔1.5m綁一道,以便運輸和穿束。鋼絞線下料的數量以滿足梁段施工為準。
B、穿束
本橋采用人工穿短束及人工配合卷揚機穿長束的方法穿束。穿束前在鋼束前端安放引導頭。
C、張拉錨固
按照設計要求縱向預應力筋采用一次張拉的工藝,其步驟為:
0→15%初應力→30%控制應力→100%控制應力(持荷5min)→錨固。
D、伸長值的量測方法:
設定初張力,當張拉力達到15%初張力后,量測千斤頂的活塞外露長度L1,然后供油達到控制應力的30%,量測活塞外露長度L2,再張拉至設計噸位的油壓值,量測活塞的外露長度L,[L—L1+(L2—L1)]即為實際
伸長值。
E、張拉施工注意事項
1)、采用伸長值與預應力雙控。
2)、張拉力以千斤頂標定為主,伸長值與設計值的誤差在+6%到~-6%之間。
3)、當超出此范圍后應停止張拉進行原因分析。
4)、整個張拉過程應隨時注意避免滑絲和斷絲現象發生。
5)、了解孔道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的狀況,與伸長值進行比較做特定分析。
6)、張拉過程中注意安全,千斤頂后部不能站人,防止張拉意外事故時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