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抹灰施工
3.5.1一般規定
1).抹灰工程的砂漿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2).抹灰工程所用的砂漿配比,材料品種,應按設計要求選用。
3).抹灰砂漿的配合比和稠度等,應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摻有 水泥或石膏拌制的砂漿,應控制在初凝前用完。
4).砂漿中摻用外加劑時,其摻入量應由試驗確定。
5).水泥砂漿的抹灰層應在濕潤的條件下養護。
6).一般抹灰按質量要求分為普通、中級和高級三級。我公司按高級抹灰施工:陰陽角找方,設置標筋,分層趕平、修整,表面壓光。
7).凡面層灰漿要壓光的,最后一次"過硬匙",應在灰漿初凝后"收身"(即經過灰匙壓磨而灰漿表層不會變成糊狀)及時進行。
8).抹灰用砂宜用中砂,使用前應過篩,不宜采用特細砂。
9).抹灰用石灰膏,用塊狀生石灰淋制,淋制時必須用孔徑不大于3mm×3mm的篩過篩,并貯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時間:常溫下一般不少于15天;用于罩面時,不應少于30天。使用時,石灰膏內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顆粒和其他雜質。
3.5.2抹灰水泥砂漿
砌塊基層:清除表面的塵土,將表面毛刺的松散顆粒清掃干凈,砌塊缺楞角及個別砂漿不飽滿的水平灰縫,用1:3水泥砂漿(稍干)堵抹密實。
抹罩面灰:中層砂漿抹好后第二天先將墻面潤濕后即可抹罩面灰,厚度控制在5mm之內,抹時先薄刮一道,使其與底灰結合牢固,緊跟抹第二遍,刮平找直,再壓實壓光。
抹罩面灰:待底灰約六、七成干時,即可抹面層紙筋灰。如停歇時間長,底層過分干燥則應用水潤濕。涂抹時先分兩遍抹平,壓實,其厚度不應大于2mm。 待面層干,"收身"時(即經過灰匙壓磨面灰漿表面不會變為糊狀時)要及時壓光,不得有匙痕、氣泡、接縫不平等現象。
3.5.3質量標準
合格:寬度、深度基本均勻,楞角整齊,橫平豎直。
優良:寬度、深度均勻,平整光滑,楞角整齊、橫平豎直、通順。
3.6室外管道鋪設
3.6.1土石方開挖
施工前,根據管徑大小及現場土質種類情況確定溝槽斷面形式,本工程根據設計要求,施工當中采用放坡開挖的形式
一、給水工程基礎土方工程
本路段管道的基礎土方工程,原則上以人工開挖為主。
1、施工準備工作:
1) 測量放線:開工前組織測量人員,校核提供的控制坐標點、高程,然后放出管道的中心線,布設施工坐標點及水準點。
2) 清理現場及回填整平,做好臨時排水工作。
2、基本操作程序:
施工順序: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溝槽開挖→驗槽→管道安裝,井室砌筑→水壓試驗,回填土分層夯實→沖洗消毒→現場清理→分項工程交工驗收。
1) 對于挖方路段,機械開挖深度控制在管道設計標高以上20cm,再采用人工挖多余的路槽土方,以防機械超挖,擾動原土結構。
2) 土方開挖時,擬把表面平整度和排水坡度作為控制重點,及時修筑臨時排水溝,以便于作業面的排水。
3) 溝槽開挖前,根據圖紙及有關資料提供的管位地下土質、水文、地下已有管線、設施、構造物情況,制定施工方案報監理工程師批準。開挖溝槽遇有管線、電纜、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應予保護。
4) 開挖溝槽的棄土應及時運走,不得堆放在溝槽口附近妨礙施工和影響的穩定,也不得阻礙交通。
5) 地下水位較高或雨季施工,應采用降水排水處理。
6) 溝槽底埋有塊石、樹根、廢樁等物體,應及時清除。
7) 基槽不允許超過圖紙要求挖深,超挖部分應得到監理工程師同意的材料回填,并夯壓密實。
8)不得在水中挖溝槽,挖成的溝槽不得受浸泡,基槽底如有攏動或毀壞,應及時向監理請示,得到監理工程師同意的材料回填至圖紙要求的標高。
9) 土石方回填應在管道安裝驗收后及時回填。
10) 回填土應分層攤鋪,分層夯實,每層夯實厚控制在20~30cm。
11) 回填前應檢查管底兩則三角墊或管座是否與管道緊貼,砂墊是否密實,若不緊貼不密實,應予特殊處理。
12) 回填前,應先排積水,并應保護管道防腐層和接口不受損壞。
13) 回填時應分兩個步驟進行:管道兩側及管道頂0.5m處應先填筑,接口處應予留出。待水壓試驗(或閉水試驗)合格,管道安裝檢驗符合要求后再填筑其余部分。
14) 管道兩側和井空四周應同時分層對稱回填夯實,以防管道單向填筑而移位。
15)回填土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和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將管子周圍填上夯實,并應管子兩側同時進行,邊回填邊夯實,至管頂后,再從管道回填至管頂以上0.5m處,進行夯實。
3.6.2管子加工及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