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工程成本的計算
企業應在期末對未完工程進行盤點,按照預算定額規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項工程量,再乘以該部分分項工程預算單價,以計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利用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成本的均衡性問題
施工的過程分三個階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個階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點,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注意這些。
1)、籌建期存在的問題
施工項目在籌建期間是一般是沒有產值的,費用除計入固定資產及福利費以外,其余一般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工程開工后分期攤入成本。也就是說,成本費用在當期不體現,這樣可以避免工程項目在籌建期就出現人為虧損的現象。
2)、正常施工期存在的問題
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費用發生,發生的應計入工程成本的費用屬于未完工程性質的,應計入相應科目核算,如果來年開工后,有可靠的價款收入,則當期發生的費用不予結轉,待開工后一次或分期結轉,否則直接計入當期成本。
3)、收尾階段存在的問題
正常施工期應對收尾的費用予以充分估計,通過預提費用計入成本,這樣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虧,也能保證工程尾工階段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2、分包工程核算問題
分包工程分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種是不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與自營工程相同;不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與自營工程沒有本質性的差別,只不過它講的是總體成本,屬于臨建部分的需要攤銷,屬于主體部分的要與自營工程同步進行,體現出分包工程利潤。在實際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項的支付為依據,而不是采取應收應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潤體現在自營工程之中,無法直觀反映二者各自的經營成果,與整個核算體系相分離。
3、成本口徑差異問題
施工企業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過預算成本來衡量實際成本的節約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徑有許多不同。
1)、預算上的施工管理費項目與會計核算內容的不同。如會計上的管理費用,期末轉至當期損益。該項費用只與時間相關。2)、預算上的其他間接費項目與會計核算內容的不同。預算上的其他間接費項目中的勞動保險費與會計核算中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相對應;其他間接費用項目中的臨時設施費與會計核算有所不同,會計上通過“臨時設施”科目歸集臨時設施費用,并通過“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費”科目攤銷。3)、因為預算與會計是兩個不同體系,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總是存在的一些差異。4)、預算上沒有的項目,實際中可能發生的費用。
九、成本核算與項目管理的關系
目前,水電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點多、戰線長、分布面廣,項目上的分權管理已經造成工程局一級管理機構宏觀上不同程度上的失控。項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尚存在著一些短期行為,成本信息失真現象還普遍存在,所以,在用道德、輿論及監督機制約束項目經理行為的同時,實行目標成本管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目標成本是預計收入與目標利潤的差額,對于企業而言目標利潤率應達到同類企業水平,才不至于落后。對于工程項目而言,目標利潤只有達到工程局所要求的水平,企業的目標才能實現。目標成本管理強調的是有為而治,而不是問題出現了才去補救。
十、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必須明確成本核算只是一種手段,運用它所提供的一些數據來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才是它的目的。
2、必須明確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
3、必須提高財務人員自身業務素質,成本核算人員不僅對成本很專研,而且要掌握施工流程、工程預算等相關知識。
4、必須提高財務人員地位,參與成本決策,使企業一切經濟活動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