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不可讓“誠信”在中國的社會里變色
鄭州有家陽光男科醫院,一位病人得了小小的毛病,到這家醫院求醫。醫院的所謂專家擺布病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價格昂貴的檢查,讓人家花掉了6000多元錢。病人的病非但沒有治好,反而加重了。感覺不對勁的病人換了個醫院,結果只花了30元錢就治好了。據健康時報記者的調查,那家醫院的所謂專家、學者帶有很大的水分,有的還是違規行醫。
明明知道病人的真實病情,卻為了賺錢,昧著良心宰自己的服務對象,這種行為無異于詐騙和搶劫。醫院雇傭這種缺德醫生,把技術一般的醫生夸大為醫學專家,用昂貴的儀器診斷一般的小病,在媒體上大做虛假廣告,誘騙病人上當,都是不當行為,是缺乏醫德、缺乏誠信的表現。對這類經常騙人的醫院,媒體曝光后,行政管理部門一定要出手,認真調查核實,毫不留情打擊。 誠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胡錦濤同志在談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時,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誠信在決策者心目中分量很重,在公民心目中分量也很重。社會缺乏誠信,人際交往就會充滿變數,多年教育、培養的傳統美德就會付諸東流。這種損失很難用金錢來計算,也很難用時間來挽回。如同一個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因此,千萬不能隨便褻瀆誠信,千萬不要隨便玩弄誠信。 作為社會倫理的組成部分,個人榮辱觀建立在道德規范基礎之上。作為企業或單位,榮辱觀應建立在以自己的品牌和服務信譽為基礎的市場倫理之上。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信用經濟,它必須建立在互相信任和誠實履行合同的基礎上才能高效運行。現代社會的特征也是誠信社會,政府對人民信守承諾,法律用鐵腕保護誠信,守信成為人與人之間的規則和習慣。上行下效,政府及其各級官員講誠信,就會對社會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反之,就有可能制造不講誠信的惡例,為歷史和群眾所不齒,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醫生護士被人們尊稱為白衣天使。病人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托付給了醫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誠信。講誠信方能給病人提供最及時和最恰當的治療,講誠信才能緩解醫院與病人的矛盾,講誠信才能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像鄭州那家不講誠信的男科醫院可能還有不少,有的醫院至今還在各類媒體上發布虛假廣告。對此,病人要警惕,而更需要警惕和重視的是我們的政府和有關部門,萬不可讓“誠信”兩個字在中國的社會里變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