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17 共3頁
(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配備專兼職食品衛生管理員。xx、xx、xxx等區縣都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管網絡的建設。xx縣通過加強食品安全組織網、信息網、檢測網、配送網、監管網等“五網”的建設構筑食品安全監管組織網絡的牢固防線。xxx區建立鄉村民俗旅游食品安全長效管理體系,強化民俗自律制度,推動了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2007年上半年,全市食品安全監督員增加了983名,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監督員累計達到3653名。修改完善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同時把獎勵的上限提高到3萬元。
(二)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規范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進一步加大生產加工環節監管力度。截至6月底,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達880家。質監部門針對食品微生物、農藥殘留和有害金屬含量超標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超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等現象進行了專項治理。在監控工作中突出了重點產品、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共檢查食品企業2558戶次,查處無證生產、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337起,取締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15家。還加強了企業執行標準管理工作。2007年1至6月,共對300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670項產品進行企業標準備案。截至目前共清理食品企業標準5662項,對其中50項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和市場準入規定執行標準的企業標準,采取了撤銷備案和責令企業停止實施等措施予以糾正。
二是完善水產品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上半年市食品辦先后與遼寧省葫蘆島市、大連市建立了水產品安全聯合監管機制,加強了水產品安全源頭質量控制。從2007年5月1日起,在完善鮮肉復檢制度的基礎上,取消鮮肉復檢單,以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作為索票依據,一票到底,徹底杜絕鮮肉復檢中的漏洞。
三是夯實基礎,推進酒類流通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酒類流通管理工作的運行機制,對全市12287個酒類流通企業實施了備案登記,以大型零售連鎖企業為突破口,對1436個酒類批發企業推行隨附單制度。對18個區縣重點商業街區的280個酒類經營網點開展集中檢查,嚴厲打擊了銷售假冒偽劣酒類的違法行為。
四是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田間督導。市級農業標準化基地累計達到1020家,其中蔬菜182家、畜牧309家、果品307家、水產135家。414家本市農業生產單位的780個產品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22家企業通過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農業部門對13個區縣基地的投入品使用及管理情況進行現場督導和規范,具有北京特色的農業標準化體系已經建成。
五是嚴格進口檢驗檢疫工作,妥善處理進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連續查處了多起進口食品不合格事件,對不合格進口食品均予以退運或銷毀,沒有流入北京市場。
六是嚴格對保健食品的注冊和監管。截至目前,嚴格依照《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審查、核發許可證369個。上半年共完成抽樣210個批次,總體合格率達99.1%。對不合格保健食品予以堅決查處。
七是加強對餐廚垃圾的規范管理。頒布了《北京市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管理辦法》,同時制定了《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車輛技術條件》(地方標準)。2007年6月建成了本市第一座大型集中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南宮餐廚垃圾處理廠。制定了推進北京市餐廚垃圾規范管理試點工作方案,率先在奧運場館、奧運簽約飯店和垃圾分類示范單位開展餐廚垃圾收集、運輸及處理的試點工作,以逐步實現本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的規范管理。
八是對不合格食品實行強制退市,加大失信懲戒力度。2007年上半年共對26批次、141種危害較大的不合格食品采取了全市下架措施。不合格食品及其經營者均被錄入北京企業信用管理系統,其投資等行為受到多部門限制,進一步加大了失信懲戒力度。
九是加強對食品消費環節的監督和規范。
全面開展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截至2007年6月底,A級單位1832家,B級單位7807家,C級單位25291家,D級單位1619家。
針對多數建筑工地食堂的衛生設施較為簡陋,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衛生意識較差,以及工地周邊無證無照游商販賣盒飯等問題開展了建筑工地食堂食品衛生專項執法檢查,共監督檢查建筑工地食堂4237戶,其中責令改正192戶,處罰166戶。同時,針對建筑工地食堂常見的扁豆中毒等現象,發放宣傳材料6000份。
為全面提升學校食堂的標準化水平,衛生部門會同教育部門將學校食堂的食品衛生監管制度、規范監管行為作為工作的重點,大力推行高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同時在供應全市23萬中小學生營養餐的50家企業中按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建立了預防食物中毒保障系統。
加強食品衛生宣傳教育。印發《食品衛生知識手冊》等材料16萬份,在100輛公交車上和近150個地鐵站內安放食品衛生廣告牌;在《北京晚報》、搜狐網上舉行食品衛生知識競賽,有近2萬人參賽。
(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上半年新發展村鎮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742家,社區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近100家,便民配送菜店20家。截至目前全市共發展村鎮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3488家,社區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2000多家,便民配送菜店300多家。提高了合格食品對社區、山區、偏遠鄉村的輻射能力。10個遠郊區縣全部實現了鄉鎮和千人以上大村100%“雙覆蓋”的目標。
(四)大力推進市場升級改造和規范化建設。2007年上半年,市、區(縣)政府支持和社會投資累計5.7億元用于升級改造農產品市場116個、其中達到地方標準的社區菜市場82個,近幾年全市累計投資20.57億元,對468個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其中農副產品市場344個,達到地方標準的社區菜市場207個。市場的交易設施、低溫倉儲和物流配送設施及場地環境有了較大改觀,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
(五)積極推進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制定“好運北京”體育賽事食品安全監控及運行方案。積極探索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比賽場館、駐地及其周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機制和運行模式,開展對奧運備選企業的監控,為2008年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積累經驗。
二是成功舉辦了奧運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此次會議就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為我們全面了解國際重大體育賽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經驗,構建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也讓國外專家了解了我們目前在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取得的成績,證明中國完全有能力做好奧運會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是開發建設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覆蓋了種植、養殖、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等環節。實現對奧運食品的全程追溯,將對奧運食品安全信息的歸集、分析、評估、跟蹤、預警發揮重要作用。
(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顯著成效。上半年各部門、各區縣不斷加大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力度。共監督檢查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98984戶次,查處違法行為3000余起,取締無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43戶;共查處無照游商販賣隱患食品案件近35000件,罰款60余萬元,涉案金額100萬元;上半年繼續開展零點行動,共查扣不合格鮮豬肉18629公斤,牛肉1882.5公斤,羊肉740公斤,注水豬46頭;查處鹽業違法案件78件,查獲涉嫌違法鹽產品390250公斤,沒收鹽產品170724公斤,取締假冒食鹽的加工窩點13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進一步規范了食品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