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雙倍余額遞減法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解答】由于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在確定折舊率時不考慮固定資產凈殘值因素,因此,在采用這種方法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1)由于每年的折舊額是遞減的,因而可能出現某年按雙倍余額遞減法所提折舊額小于按直線法計提的折舊額,當這一情況在某一折舊年度出現時,應改換為按直線法計提折舊,通常在下列條件成立時,改換為直線法計提折舊:該年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當期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預計凈殘值)÷剩余使用年限.(2)各年計提折舊后,固定資產賬面凈值不能小于預計凈殘值.避免這一現象的方法是在可能出現此現象的那一年轉換為直線法,即:將當年年初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其差額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平均攤銷.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般采用簡化的辦法,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到期前兩年轉換成直線法.但是使用年限為八年的是在第六年開始使用直線法的.這個要注意.
2、【問題】請問銷貨百分比法是否需要考慮壞賬準備賬戶計提準備前的余額呢?【解答】企業采用銷貨百分比法計提本期的壞賬準備時,不考慮企業原有的壞賬準備的余額,所以它與企業的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是不同的.
3、【問題】我想問一下,關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時的價值該如何確認?
【解答】如果各方已經給出了確認的價值,那么按雙方確認的價值來入賬,因為雙方已經在評估的資產的新舊程度之后得到了雙方認可以價值,所以按這個價值入賬,如果沒有提供雙方確認的價格,則按原賬面價值扣除相關的折舊計算入賬價值.
4、【問題】如何才能分清什么時候用生產成本什么時候用制造費用呢?【解答】對于企業發生的能夠直接區分是計入什么產品成本的就應該直接計入某種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如果不能直接區分是用于哪種商品的則應該先計入"制造費用"中,期末按一定的分配方法計入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中,也就是說最終"制造費用"還是要計入"生產成本"中的.
5、【問題】"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長期借款費用,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這句答案是錯的,請問錯在哪里?
【解答】籌建期間的長期借款費用,如果用于購建固定資產使用的,在符合資本化條件下應該予以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中.所以這句話說得不準確.6、【問題】稅金主要有哪些,什么在"應交稅金"科目中核算?
【解答】稅金有許多: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關稅,營業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占用稅。其中除印花稅,耕地占用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契稅等不需要預計應交稅金外,其他稅金均需通過"應交稅金"科目核算。
7、【問題】委托加工物資中發生的消費稅在何種情況下計入成本,何種情況下不計入成本?
【解答】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資是用于連續再生產的消費稅是可以抵扣的,消費稅不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用于直接出售的要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中。
8、【問題】基本生產車間領用低值易耗品時,借:制造費用;而不是借:生產成本呢?
【解答】因為低值易耗品一般是工具,儀器等,我們不能區分是為哪個產品所使用的,所以一般將不能一下區分的費用都先歸集到制造費用中核算,等到以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計入產品成本中。
9、【問題】.經上級部門批準的經濟業務,應將( )作為原始憑證附件A本單位領導的批示 B會計人員寫出的說明
C上級批準文件 D財務部門負責人的批示【解答】
正確答案:C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通知財會字(1996)19號(七)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的經濟業務,應當將批準文件作為原始憑證附件。如果批準文件需要單獨歸檔的,應當在憑證上注明批準機關名稱、日期和文件字號。
10、【問題】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后入賬價值的確定。
【解答】固定資產改良過程中發生的支出減去變價收入后的凈額,加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原值減去折舊和減值準備后的余額)重新計算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并且要重新確定尚可使用年限與凈殘值,重新計算折舊額。
11、【問題】待處理賬戶屬于哪一類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