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08 共1頁
第八至九章 產品成本
【易錯易混一】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區別?
發生支出計入資產負債表的屬于資本性支出;發生支出計入利潤表的屬于收益性支出。
如:購買材料—資本性支出;
支付廣告費—收益性支出。
計入產品成本的屬于資本性支出。
【易錯易混二】怎么理解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的區別?
產品成本對象屬于產品成本歸集的對象(品種、批別、步驟);
產品成本項目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具體內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
【易錯易混三】約當產量比例法的分配。
一、分配直接材料完工程度
若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不管是一道工序加工完成還是多道工序加工完成):
在產品無論完工程度如何,都應和完工產品同樣負擔材料,即直接材料完工程度為100%。
【提示】考試掌握該情況即可。
二、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完工程度
(累計工時法)
1.如果生產僅僅一道工序,則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在產品的完工程度按50%核算。
【提示】考試直接給定50%。
【案例】甲產品經過一道工序即可加工完成,采用約當產量比例法將直接人工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甲產品月初在產品和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成本總計23000元。本月完工產品200件;月末在產品60件,直接人工在產品完工程度按50%核算。
【答案】在產品的約當產量=60×50%=30(件)
2.多道工序完成-通常假定處于某工序的在產品只完成本工序的一半(50%已知條件);
【舉例】某公司B產品單位工時定額400小時,經兩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單位工時定額為:第一道工序160小時,第二道工序240小時。第一道工序在產品100件,第二道工序在產品50件;為簡化核算,假定各工序內在產品完工程度平均為50%,則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結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160×50%÷400×100%=20%
第二道工序:(160+240×50%)÷400×100%=70%
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100×20%+50×70%=20+35=55(件)。
【提示】具體某工序的完工進度(20%或70%),考試一般會直接給出(2011年單選)。
【易錯易混四】分步法
【提示】重點掌握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的特點。
一、逐步結轉分步法:
是為了分步計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種分步法,也稱計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提示】逐步結轉分步法根據成本在下一步驟成本計算單中的反映方式,分成綜合結轉和分項結轉兩種方法。
其優點:
一是能提供各個生產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資料;
二是為各生產步驟的在產品實物管理及資金管理提供資料;
三是能夠全面的反映各生產步驟的生產耗費水平,更好的滿足各生產步驟成本管理的要求。
缺點:成本結轉工作量較大,各生產步驟的半成品產品如果采用逐步綜合結轉方法,還要進行成本還原(關鍵點),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
平行結轉分步法:
是指在計算各步驟成本時,不計算各步驟所產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其他成本,以及這些成本中應計入產成品的份額,將相同產品的各步驟成本明細賬中的這些份額平行結轉、匯總,即可計算出該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
這種結轉各步驟成本的方法,稱為平行結轉分步法,也稱不計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優點:
各步驟可以同時計算產品成本,平行匯總計入產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結轉半成品成本;能夠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成品成本資料,不必進行成本還原,因而能夠簡化和加速成本計算工作。
缺點是:
不能提供各個步驟的半成品資料;在產品的費用在產品最后完成以前,不隨實物轉出而轉出,即不按其所在的地點登記,而按其發生的地點登記,因而不能為各個生產步驟在產品的實物和資金管理提供資料;各生產步驟的產品成本不包括所耗半成品費用,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各該步驟產品的生產耗費水平(第一步驟除外),不能更好的滿足這些步驟成本管理的要求。
【總結】逐步結轉分步法VS平行結轉分步法
區別點 |
逐步結轉分步法 |
平行結轉分步法 |
1.是否計算半成品成本 |
計算 |
不計算 |
2.生產費用與半成品實物轉移是否同步 |
同步(生產費用伴隨半成品實物的轉移而結轉) |
不同步(生產費用并不隨半成品實物的轉移而結轉) |
3.完工產品的含義不同 |
各步驟的完工產品 |
指最終完工的產成品 |
4.在產品的含義不同 |
狹義在產品(本步驟加工中的在產品) |
廣義在產品(既包括本步驟尚未加工完成的半成品,也包括本步驟加工完畢、但尚未最終完工的產品。) |
5.是否需要進行成本還原 |
綜合結轉分步法需要 |
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