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題11】甲公司對機器設備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2000年12月20日,甲公司購入一臺不需要安裝的機器設備,價款100000元,增值稅17000元,另支付運輸費2000元,包裝費1000元,款項均以銀行存款支付。該設備即日起投入基本生產車間使用,預計可使用5年,預計凈殘值為5000元。假定不考慮固定資產減值因素。
要求:
(1)編制甲公司購入設備時的會計分錄。
(2)分別計算甲公司2001年度至2004年度每年的折舊額。
(3)編制甲公司2001年末計提折舊時的會計分錄(假定折舊每年末計提一次)。(2003年計算分析題)
【答案】
(1)甲公司購入設備時
借:固定資產 120000
貸:銀行存款 120000
(2)2001年~2004年
2001年應提的折舊額=120000×40%=48000(元)
2002年應提的折舊額=(120000-48000)×40%=28800(元)
2003年應提的折舊額=(120000-48000-28800)×40%=17280(元)
2004年應提的折舊額=(120000-48000-28800-17280-5000)/2=10460(元)
(3)甲公司2001年末計提折舊
借:制造費用 48000
貸:累計折舊 48000
3.有關應交增值稅的核算問題。這類題目往往是以原材料的核算、商品銷售收入的核算結合應交增值稅的核算,通常要求計算應交未交增值稅等問題。應注意的問題有:(1)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增值稅的銷項稅額;(2)不予以抵扣的增值稅。不予抵扣項目的處理。屬于原先購入物資即能認定其進項稅額能抵扣,即進項稅額已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但后來由于購入物資改變用途或發生非常損失,按照規定應將原已記入進項稅額并已支付的增值稅,通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入“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待處理財產損溢”等科目。該部分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只能作為進項稅額轉出。(3)視同銷售業務的處理,按照稅法規定需要計算繳納增值稅的銷項稅額,但是會計核算中不作為銷售處理,可按成本轉賬。包括的業務有:原材料、庫存商品對外投資、對外捐贈,企業將自產和委托加工的物資用于在建工程等非應稅項目或作為集體福利的。按照稅法規定應視同銷售計算繳納增值稅時,若為應稅消費品還應計算繳納消費稅。(4)本月交納本月應交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本月發生應交未交增值稅,在月末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科目;本月多交的增值稅,在月末借記“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科目;本月上交上月應交未交增值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多交增值稅;貸方余額,反映未交增值稅。
【示題范12】甲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原材料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日常核算。
2004年3月份,甲企業發生如下涉及增值稅的經濟業務或事項:
(1)購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80000元,增值稅額為13600元。該批原材料已驗收入庫,貨款已用銀行存款支付。
(2)銷售商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00000元,增值稅額為34000元,提貨單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已交購貨方,并收到購貨方開出并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
(3)在建工程領用生產用庫存原材料10000元,應由該批原材料負擔的增值稅額為1700元。
(4)盤虧原材料4000元,應由該批原材料負擔的增值稅額為680元。
(5)用銀行存款30000元繳納增值稅,其中包括上月未交增值稅5000元。
(6)月末將本月應交或多交增值稅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
要求:編制上述業務的會計分錄(“應交稅金”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2004年試題)
【答案】
(1)借:原材料 8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00
貸:銀行存款 93600
(2)借:應收票據 234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00
(3)借:在建工程 11700
貸: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700
(4)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4680
貸:原材料 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680
(5)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25000
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5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6)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222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2220
(34000+1700+680-13600)-(30000-5000)=-2220
4.勞務收入的計算問題。這類計算分析題目難度不大,只要掌握教材中的計算方法就可以計算出來。對于跨年度的勞務,提供勞務收入應依據期末勞務的結果能否可靠地予以估計來加以確認。會計期末,如果提供勞務的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則應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勞務收入。勞務收入的計算應把握以下問題:提供勞務的交易結果能否可靠估計,依據以下條件進行判斷:(1)合同總收入和總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2)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3)勞務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認。
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時,收入和相關成本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本期確認的收入=勞務總收入×本期末止勞務的完成程度-以前期間已確認的收入
本期確認的成本=勞務總成本×本期末止勞務的完成程度-以前期間已確認的成本
【示范題13】甲、乙兩公司簽訂了一份400萬元的勞務合同,甲公司為乙公司開發一套系統軟件(以下簡稱項目)。2003年3月2日項目開發工作開始,預計2005年2月26日完工。
預計開發完成該項目的總成本為360萬元。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2003年3月30日,甲公司預收乙公司支付的項目款170萬元存入銀行。
(2)2003年甲公司為該項目實際發生勞務成本126萬元。
(3)至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為該項目累計實際發生勞務成本315萬元。
(4)甲公司在2003年、2004年末均能對該項目的結果予以可靠估計。
要求:
(1)計算甲公司2003年、2004年該項目的完成程度。
(2)計算甲公司2003年、2004年該項目應確認的收入和費用。
(3)編制甲公司2003年收到項目款、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2005年試題)
【答案】
(1)甲公司2003年的完工程度:126/360=35%
甲公司2004年的完工程度:315/360=87.5%
(2)甲公司2003年應確認的收入:400×35%-0=140(萬元)
甲公司2003年應確認的費用:360×35%-0=126(萬元)
甲公司2004年應確認的收入:400×87.5%-140=210(萬元)
甲公司2004年應確認的費用:360×87.5%-126=189(萬元)
(3)甲公司2003年收到項目款時:
借:銀行存款 170
貸:預收賬款 170
確認收入時:
借:預收賬款 14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40
確認費用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126
貸:勞務成本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