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09年初級會計實務真題及答案解析

發布時間:2012-10-28 共5頁

四、計算分析題(本類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凡要求計算的項目,均須列出計算過程; 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編制會計分錄的,除題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寫出一級科目)
1.某工業企業僅生產甲產品,采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3月初在產品直接材料成本30萬元,直接人工成本8萬元,制造費用2萬元。3月份發生直接材料成本75萬元,直接人工成本20萬元,制造費用6萬元。3月末甲產品完工50件,在產品100件。月末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時,直接材料成本按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數量比例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采用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單位產成品工時定額20小時,單位在產品工時定額10小時。
要求:
(1)計算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直接材料成本。
(2)計算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直接人工成本。
(3)計算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
(4)計算甲完工產品總成本,并編制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數量)=(30+75)/(50+100)=0.7;
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直接材料成本=50×0.7=35(萬元)。
(2)直接人工分配率=(8+20)/(20×50+100×10)=1.4%;
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直接人工成本=20×50×1.4%=14(萬元)。
(3)制造費用分配率=(2+6)/(20×50+100×10)=0.4%;
甲完工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20×50×0.4%=4(萬元)。
(4)甲完工產品總成本=35+14+4=53(萬元)。
借:庫存商品 53
貸:生產成本 53
【點評】本題目要求比較細,這也是考生容易拿到分值的保障,只要每一步盡力去做,就可以拿到部分的分值,本題目基本上沒有什么難度,考試題目延續了以往的風格,每年在第七章成本核算中,計算分析題都會有一道題目。本題目只要細心計算,難度不。
2.某企業2008年發生的長期借款和倉庫建造業務如下:
(1)2008年1月1日,為建造一幢倉庫從銀行取得長期借款800萬元,期限3年,合同年利率6%(合同利率等于實際利率),不計復利,每年末計提并支付利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
(2)2008年1月1日,開始建造倉庫,當日用該借款購買工程物資500萬元(不考慮增值稅),全部用于工程建設,同時支付工程款300萬元。
(3)2008年12月31日倉庫工程完工并驗收合格,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倉庫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借款利息全部予以資本化。該倉庫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8萬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
假定未發生其他建造支出。
要求:
(1)編制取得長期借款的會計分錄。
(2)編制2008年12月31日計提長期借款利息的會計分錄。
(3)①計算倉庫完工交付使用時的入賬價值。
②編制轉倉庫成本的會計分錄。
(4)①計算倉庫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②編制計提倉庫2009年折舊額的會計分錄。
(5)編制2009年12月31日計提長期借款利息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編制取得長期借款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800
貸:長期借款 800
(2)編制2008年12月31日計提長期借款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在建工程 48
貸:應付利息 48(800×6%)
注意:根據題目條件“倉庫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借款利息全部予以資本化”得出2008年是資本化期間,應該將計提的長期借款利息資本化記入到在建工程。
(3)①計算倉庫完工交付使用時的入賬價值。
500+300+48=848(萬元)
②編制轉倉庫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848
貸:在建工程 848
(4)①計算倉庫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848-8)/20=42(萬元)
②編制計提倉庫2009年折舊額的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42
貸:累計折舊 42
(5)編制2009年12月31日計提長期借款利息的會計分錄。
借:財務費用 48
貸:應付利息 48
注意:工程已經在2008年年底完工,所以2009年不是資本化期間,應該將計提的長期借款利息費用化記入到財務費用科目。
【點評】本題目考核的知識點中,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借款利息資本化以及長期借款計提利息的核算兩個知識點,對于后面固定資產的折舊等不是難點,對于考前學員關注的固定資產增值稅的處理問題題目也給了明確的條件,所以這道題目只要前面提到的兩個知識點都能理清思路的話,做起來應該得心應手。
3.甲公司2008年12月份 發生與銀行存款有關的業務如下:
(1)①12月28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開出的480萬元轉賬支票,交存銀行。該筆款項系A公司違約支付的賠款,甲公司將其計入當期損益。
②12月29日,甲公司開出轉賬支票支付B公司咨詢費360萬元,并于當日交給B公司。
(2)12月31日,甲公司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為432萬元,銀行轉來對賬單余額為664萬元。經逐筆核對,發現以下未達賬項:
①甲公司已12月28日收到的A公司賠款登記入賬,但銀行尚未記賬。
②B公司尚未將12月29日收到的支票送存銀行。
③甲公司委托銀行代收C公司購貨款384萬元,銀行已于12月30日收妥并登記入賬,但甲公司尚未收到收款通知。
④12月份甲公司發行借款利息32萬元,銀行已減少其存款,但甲公司尚未收到銀行的付款通知。
要求:
(1)編制甲公司上述業務(1)的會計分錄。
(2)根據上述資料編制甲公司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見答題紙)。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
①借:銀行存款 480
貸:營業外收入 480
②借:管理費用 360
貸:銀行存款 360
(2)
銀行存款余調節表
2009年12月31日 單位:萬元
項 目 金額 項 目 金額
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 432 銀行對賬單余額 664
加:銀行已收,企業未收款 384 加:企業已收、銀行未收款 480
減:銀行已付、企業未付款 32 減:企業已付、銀行未付款 360
調節后余額 784 調節后余額 784
【點評】對于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家都不會陌生,但近幾年主要是通過判斷未達賬項這種多項選擇題進行考核的,直接考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情況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其實這道題目是中華會計網校針對實驗班和精品班學員入學前需要達到的一個理論基礎要求而專門出過的題目類型,這也是對初級會計實務學員學習前的一個比較低的要求,因此這道題目其實可以認為是加分的題目,對于學員來講,這道題目難度真的是不。
4.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17%。商品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在確認銷售收入時逐筆結轉銷售成本。假定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2008年6月份甲公司發生如下業務:
(1)6月2日,向乙公司銷售A商品1600件,標價總額為800萬元(不含增值稅),商品實際成本為480萬元。為了促銷,甲公司給予乙公司15%的商業折扣并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甲公司已發出商品,并向銀行辦理了托收手續。
(2)6月10日,因部分A商品的規格與合同不符,乙公司退回A商品800件。當日,甲公司按規定向乙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紅字),銷售退回允許扣減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退回商品已驗收入庫。
(3)6月15日,甲公司將部分退回的A商品作為福利發放給本公司職工,其中生產工人500件,行政管理人員40件,專設銷售機構人員60件,該商品每件市場價格為0.4萬元(與計稅價格一致),實際成本0.3萬元。
(4)6月25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來函。來函提出,2008年5月10日從甲公司所購B商品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要求甲公司在價格上給予10%的銷售折讓。該商品售價為600萬元,增值稅額為102萬元,貨款已結清。經甲公司認定,同意給予折讓并以銀行存款退還折讓款,同時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紅字)。
除上述資料外,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逐筆編制甲公司上述業務的會計分錄。
(2)計算甲公司6月份主營業務收入總額。
(“應交稅費”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
(1)借:應收賬款 795.6
貸:主營業務收入 68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15.6
借:主營業務成本 480
貸:庫存商品 480
(2)借:主營業務收入 34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7.8
貸:應收賬款 397.8
借:庫存商品 24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40
(3)借:生產成本 234 (500×0.4×1.17)
管理費用 18.72 (40×0.4×1.17)
銷售費用 28.08 (60×0.4×1.17)
貸;應付職工薪酬 280.8
借:應付職工薪酬 280.8
貸:主營業務收入 240〔(500+40+60)×0.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0.8
借:主營業務成本 180〔(500+40+60)×0.3〕
貸:庫存商品 180
(4)借:主營業務收入 6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0.2
貸:銀行存款 70.2
注意:這里是不用對營業成本做調整的,因為這里企業只是針對產品的銷售價格給出了10%的銷售折讓,這部分商品的成本是沒有變動的,所以不用對營業成本做調整。
2.主營業務收入的總額=680-340+240-60=520(萬元)
【點評】本題目延續了2008年初級會計實務考試題目的風格,幾個業務結合報表項目或者是某一個科目的計算,這也是考試題目的一個發展的趨勢,那么本題目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就是今年教材變化之處,關于今年教材例3-44的處理有一些變化,那么在今年的考試題目中對新變化的內容有所體現,在業務(3)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這種變化對于考試的影響。2008年教材中自產商品發給職工不確認收入,而2009年教材將其改為確認收入,如果學員沒有針對這一變化的地方加以學習的話,那么這道題目的要求(2)就得不到分值。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