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作為一種有組織、有理論指導的社會經濟活動應該是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國的資產評估活動開始趨于規范化和國際化。在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資產評估活動是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興起的,它從維護國有資產、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起步,逐步將評估對象擴展到各類所有制性質的資產。為了適應資產評估這一行業建立和發展的需要,使資產評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伴隨著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國家制定了一系列資產評估法規和規章制度。早在1989年,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頒發《在國有資產產權變動時必須資產評估的若干暫行規定》,標志著中國資產評估業發展伊始即納入法制軌道。1990年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批準組建了資產評估中心,負責全國的國有資產評估工作。1991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第91號令《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全國資產評估管理的政府職能部門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機構必須取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授予的資產評估資格證書,同時規定了被評估資產的管理范圍、評估遵循的程序、評估方法及法律責任。標志著我國的資產評估制度基本建立。1992年7月,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根據國務院91號令的授權,制定頒發了《〈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施行細則對資產評估的基本原則、資產評估的組織管理、資產評估原則和程序、資產評估方法標準、資產評估的法律責任等做出了具體規定,使國務院91號令具有可操作性。1993年12月成立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標志著中國資產評估行業已逐步從政府直接管理向行業自律性管理過渡。1995年3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代表中國資產評估界加入國際資產評估準則委員會,標志著中國資產評估活動匯入了國際資產評估活動之中,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管理組織已經與國際評估組織接軌。1995年5月,我國建立了注冊資產評估師制度。1996年7月,《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發布,分別就評估程序、評估方法、評估原則、信息收集及各種資產的評估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標志著我國資產評估標準的初步建立。1999年7月,財政部印發了《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規范》和《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后續教育規范》。2001年7月,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規定從2001年9月1日起施行。2004年2月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基本準則》、《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規定從2004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