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建筑工程評估》第三章講義四

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二、基礎設計原理(熟悉)

  基礎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在地基狀況(承載力、地下水位、凍土深度)一定的條件下,選擇合理的基礎底面積、埋置深度,使之滿足建筑物地基承載力與變形的要求。

  (一)基礎底面積大小的確定

  房屋荷載一定的情況下,基礎底面積的大小,取決于地基承載力。保證基底單位面積壓力小于地基承載力是確定基礎底面積的根本原則。

  (二)基礎斷面形式

  基礎斷面形式取決于基礎所用材料本身的性能。

  磚、石、混凝土這一類材料具有抗壓強度高而抗拉強度很低的特性,當基礎擴大時,為了保證基礎底面不受拉,必須保證基礎放大部分在壓力傳遞角。(又稱剛性角)。因此,工程中把凡是采用磚、石、混凝土等抗壓能力高,抗拉、抗剪能力差的材料構筑的基礎,也即受剛性角限制的基礎稱為剛性基礎。

  由于剛性基礎受剛性角限制,勢必要相應加大基礎的埋置深度,這樣就要增加基礎用料和開挖土方的工程量,同時基礎埋置深度的增加,還會給施工帶來困難。如果在混凝土基礎中配置鋼筋(鋼筋是抗拉能力很強的一種材料),利用鋼筋來承受拉力,基礎就能夠承受彎曲,就可以不受剛性角的限制,所以,鋼筋混凝土基礎又稱柔性基礎。

  在基礎底寬相同的情況下,鋼筋混凝工基礎相對混凝土等剛性基礎可以減小基礎的高度和埋置深度。

  (三)基礎埋深的確定

  由室外設計地面到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稱為基礎的埋置深度。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礎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于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土作持力層。除巖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于0.5m。

  1.基礎埋深的確定條件。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按下列條件確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型式和構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4)相鄰建筑物的基礎埋深;

  (5)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2.筏形和箱形基礎埋深的確定。高層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巖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要求。

  3. 有相鄰建筑物時基礎埋深的確定。當存在相鄰建筑物時,新建建筑物的基礎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礎。當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礎時,兩基礎間應保持一定凈距,其數值應根據原有建筑荷載大小、基礎形式和土質情況確定。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