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2-31 共4頁
兼并珠江期貨后,國際期貨的營業部網點會擴充到50家。國際期貨在全國一共31家營業部,其中包括籌備中的兩家,而原珠江期貨為19家營業部,珠江期貨現有營業部將全部并入國際期貨,合并之后總共為50家。
而中證期貨和新華期貨兩家的合并,是傳統期貨公司和券商系期貨公司的優勢互補,其中也有地域的互補。市場傳聞并購資金將達3億元,收購完成后,新華期貨將被注銷。據了解,總部在深圳的中證期貨原來只有8家營業部,在數量上并不占優勢,而原新華期貨擁有11家營業部,多數分布在浙江和東北地區,均是中證期貨沒有覆蓋到的區域,雙方可以形成良性互補。
今年10月21日,中證期貨發公告稱,擬斥3.1175億元收購新華期貨全部股權,中證期貨作為合并后的存續公司,注冊資本(8億元)及股權結構(中信證券(9.83,0.00,0.00%)全資子公司)均保持不變。
期貨公司之間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不失為一種理想與便捷的擴張方式,而從監管層的態度來看,對期貨的兼并也是較為支持的,高層官員多次表示“推動期貨公司通過兼并、重組等多種途徑做優做強”,而且在監管要求上制定了規則鼓勵兼并重組。
期指創上市以來新低
年內期現市場高度擬合
期指迎來了自上市以來的新低。昨日,IF指數盤中將最低點打至2311點,這比去年7月2日的2488點低177點,也比今年10月20日的2506點低了195點。雖然不斷在創造著新低,但進入2011年之后,期指市場與滬深300現貨市場擬合度較2010年進一步提高。據中金所專家表示,目前期指與滬深300指數價格擬合度基本在99%以上,而去年一般為98%。
期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價格發現,而期現聯動,就是期貨指數對現貨指數不同程度的引領作用,這也是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的一種表現形式。期指上市不到半年,就具備了成熟市場的多項基本特征,其中合約期價始終圍繞股市現價波動,期現價格擬合度較好。此后,期現走勢更加吻合。
2011年,期指的12只主力合約均已平穩交割完畢。16日,12月的第三個周五,成為期指上市以來最大持倉交割日,12400手,比今年6月17日交割的IF1106合約的10634手還多了1766手。至此,期指上市以來,已有20個合約實現順利交割。期指上市后,現貨滬深300指數的波動率明顯降低,而在交割日期指有效收斂于現貨指數,從未出現過交割日效應,也說明期現市場擬合度較高。
從連續當月合約與現指價差表現上看,價差多數時段落在-10點到20點的大概率區間內,從今年1月至11月底,平均價差3.7點左右,而在去年10月至11月這一階段,由于行情大起大落,價差波動卻明顯加大,期現價差最高超過120點,最低也跌至-40點以下。
期指與滬深300現貨指數間基差結構的變化令期現套利機會基本消除,而機構套利資金的介入令期現價差快速收斂。雖然今年期指也出現過期現價差擴大,并超過期現套利成本的情況,但高價差持續性不足。
期指上市后,現貨滬深300指數的波動率明顯降低,而在交割日期指有效收斂于現貨指數,從未出現過交割日效應,也說明期現市場擬合度較高。現貨指數波動明顯收窄的現象在期指上市1年后的變化最為明顯,這種現象出現主要體現于期指市場機構投資者參與數量不斷增加,導致期現市場擬合度不斷提高,期現價差的有效收斂令期指合約平穩交割,說明股指期貨的發展已經日趨平穩和理性,期貨和現貨市場成功實現良性互動。目前市場機構力量仍有限,但隨著制度的修定,如有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進來,市場運行會更有效。
機構陣營迎來新成員
信托搶得歲末期指開戶首單
股指期貨交易的機構投資者陣營,于歲末正式迎來了信托公司這一新成員。
12月上旬,華寶信托旗下信托產品——“勵石一號”,通過海通期貨成功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開戶,取得陽光私募參與股指期貨的第一個交易編碼。這是繼券商、基金有序入市后,股指期貨引入機構投資者工作邁出的重要一步,期指市場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機構投資者。在此之前,華寶信托已獲中國銀監會批準,獲得股指期貨交易業務資格。
據了解,陽光私募“勵石一號”投資于A股股票、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含ETF,不含LOF)、貨幣市場基金、金融衍生產品(含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股指期貨交易)、銀行存款等其他投資品種。該信托計劃預計投資于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從而為對沖市場風險提供了新的工具。
繼基金、券商、QFII等機構投資者相繼獲準參與期指后,今年6月底,銀監會印發了《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指引》,意味著純信托形式的陽光私募可以正式參與期指的交易。隨后的8月下旬,又出現了保險資金或參與期指的消息。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正是私募參與股指期貨的好時機。A股市場持續低迷,傳統的股票型基金難以保證穩定的業績,此時參與股指期貨符合市場環境;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為機構入市提供充足市場容量。
不過,根據期貨業協會公布信息來看,期指成交量在全國市場的比重依舊偏低,截至11月底,只有4.5%,而這一數字在發達國家可以達到30%左右。可見,我國期指的成交情況同全球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擴容空間巨大。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11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4407萬手,累計成交額為3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5%和6.79%,分別占全國市場的4.50%和30.84%。
據了解,股指期貨上市以來,中金所一直倡導理性的風險管理文化,積極發展和培育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在股指期貨交易中逐步扮演重要的角色,絕大部分機構利用股指期貨這個風險管理工具,成功規避了現貨市場波動的風險,獲得了穩定的投資收益。
編者按:2011年的期貨業以慘淡開篇,回暖收尾。在期貨市場交易量劇減的背景下,整個期貨業經歷了幾個大變化,投資咨詢業務開閘,分類監管結果首次對外公布,三家期貨公司獲批境外業務試點,期貨公司之間的兩宗大的并購案,鉛期貨、焦炭期貨、甲醇期貨上市交易以及新的機構投資者進入股指期貨市場。在經歷3年的爆發式增長后,今年的期貨業迎來了一次大的調整和喘息之機,下半年交易所重啟傭金返還在寒冬中帶給期貨業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