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以下每小題各有四項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本題共20分,每小題1分。
1.審計產生的前提條件是:
A.私有制的產生
B.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
C.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
D.市場經濟的形成
2.下列屬于社會審計特點的是:
A.內向性
B.廣泛性
C.委托性
D.針對性
3.按照《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無須授權或批準,內部審計機構有權:
A.召開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會議
B.對違法人員進行通報批評
C.對可能轉移的會計憑證進行封存
D.對本單位領導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4.根據《審計機關審計復議的規定》,審計機關應當自受理審計復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審計復議決定;情況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5.我國國家審計準則的適用范圍包括:
A.全國審計機關和社會審計組織
B.全國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機構
C.全國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
D.全國審計機關及承辦國家審計機關審計事項的其他審計組織
6.我國國家審計的總目標除真實性和合法性外還包括:
A.效益性
B.一貫性
C.客觀性
D.公允性
7.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下列行為中屬于合理的職業謹慎的是:
A.對審計事項全部采用詳查法
B.在所有情況下,固有風險全部確定為高水平
C.對所有審計事項均確定較低的審計風險
D.嚴格遵守審計準則
8.下列審計證據中,證明力最強的是:
A.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
B.被審計單位會計人員的言詞證據
C.有關審計事項的環境證據
D.審計人員親自編制的相關資
9.下列關于審計取證模式演變過程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風險基礎審計→賬目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
B.風險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賬目基礎審計
C.賬目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
D.賬目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
10.下列內部控制措施中,屬于察覺式控制的有:
A.會計與出納崗位分離
B.制定原材料消耗定額
C.固定資產購置須經授權審批
D.定期盤點存貨
11.審計管理貫穿于:
A.審計計劃階段
B.審計實施階段
C.審計報告階段
D.審計業務活動的全過程
12.采用文字說明法對調查了解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記錄的優點有:
A.符號表示,形象直觀
B.對情況的描述深入具體
C.用“是”或“否”回答,簡單明了
D.固定格式,便于修改
13.社會審計的審計報告收件人是:
A.被審計單位
B.審計委托人
C.審計組
D.派出審計組的社會審計組織
14.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的起點是:貨
A.發運商品
B.批準賒銷
C.審批銷售退回與折讓
D.處理客戶訂貨
15.審計人員在對應付賬款進行實質性審查時,抽查應付賬款明細賬并追查至相關的原始憑證的主要目的是:
A.確定應付賬款變動的合理性
B.查明應付賬款的真實性
C.審查有無漏記的應付賬款
D.驗證應付賬款在資產負債表上表達的適當性
16.下列可用來判斷存貨總體合理性的審計程序是:
A.審閱存貨明細賬和倉庫記錄
B.進行分析性復核
C.觀察存貨保管情況
D.詢問被審計單位存貨的保管制度
17.產成品生產與檢驗相互獨立,是為了防止:
A.不合格產品入庫
B.購入不合格材料
C.篡改會計記錄
D.生產計劃不合理
18.在對某項經營性租入的固定資產進行審查時,審計人員應當關注該項固定資產的:
A.入賬價值是否正確
B.折舊計提是否正確
C.租金處理是否正確
D.所有權是否按期轉移
19.在審查職工福利費時,審計人員認為職工福利費的計提依據應當是:
A.生產成本
B.資本公積
C.工資總額
D.未分配利潤
20.審計人員審查資本賬戶的余額,查明有無虛構資本業務、高估資本賬戶余額的情況是為了證實:
A.投入資本的真實性
B.投入資本的完整性
C.投入資本分類的合理性
D.投入資本過賬的準確性
多項選擇題 以下每小題各有五項備選答案,其中至少有兩項是正確的,全部選對得滿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也不倒扣分。在無多選和錯選的情況下,選對一項得0.5分。本題共20分,每小題2分。
21.我國國家審計準則體系的構成內容包括:
A.審計法
B.審計法實施條例
C.國家審計基本準則
D.通用審計準則和專業審計準則
E.審計指南
22.下列工作中,屬于國家審計實施階段的有: A.編制審計方案 B.對內部控制進行調查與初評 C.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 D.對會計報表項目進行實質性測試 E.起草審計報告
A.編制審計方案
B.對內部控制進行調查與初評
C.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
D.對會計報表項目進行實質性測試
E.起草審計報告
23.下列有關后續審計的論述中,正確的有:
A.后續審計無需出具審計報告
B.后續審計的重點和范圍一般只限于審計決定中所涉及的內容
C.后續審計資料應當與原審計項目文件一同存檔
D.后續審計對于鞏固審計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E.不是每個審計項目都需要后續審計
24.影響審計人員收集和篩選審計證據的因素包括:
A.風險因素
B.成本效益因素
C.審計目標
D.重要性因素
E.系統性要求
25.下列關于審計工作底稿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檢查審計工作底稿是控制審計質量的手段
B.審計工作底稿是考核審計人員的依據
C.審計工作底稿是編寫審計報告的基礎
D.審計工作底稿是進行復議和訴訟的唯一依據
E.審計工作底稿是協調審計工作的依據
26.國家審計報告應包含的內容有:
A.審計任務的說明
B.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的說明
C.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D.審計評價意見
E.審計復核情況的說明
27.以下各項屬于銷售與收款循環內部控制的有:
A.批準壞賬與收款業務、記賬業務相互獨立
B.向客戶提供賒銷信用要經過授權批準
C.限制非授權人員接近各種銷售與收款記錄和文件
D.對銷售與收款業務進行獨立檢查
E.批準請購與采購部門相互獨立
28.被審計單位采購與付款業務循環中涉及的主要憑證有:
A.請購單
B.驗收單
C.生產通知單
D.賣方發票
E.客戶訂貨單
29.下列控制措施中,屬于生產與存貨循環實物控制的有:
A.生產計劃的制定與審批相互獨立
B.限制非授權人員接近存貨
C.建立健全生產與存貨成本會計制度
D.定期盤點檢查存貨管理情況
E.存貨保管與存貨記錄嚴格分工
30.下列項目中可計入資本公積的有:
A.資本溢價
B.接受捐贈的資產
C.資本匯率折算差額
D.聯營投資的收入
E.在建工程試運行收入
混合選擇題 以下每小題各有五項備選答案,其中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是正確的,全部選對得滿分。未將正確答案全部選出或多選、錯選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本題共20分,每小題2分。
31.審計風險的構成要素包括:
A.經營風險
B.固有風險
C.控制風險
D.分析性檢查風險
E.實質性檢查風險
32.常用的分析性復核方法有:
A.比較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實地觀察法
D.趨勢分析法
E.報表審閱法
33.下列關于審計證據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審計證據越可靠,證明力越強
B.審計證據的客觀性與取證程序、方法、審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密切相關
C.審計證據的相關性是指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之間或與其他審計證據之間的內在聯系程度
D.審計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審計法規規定的手續和程序
E.審計人員發表審計意見必須建立在足夠的審計證據的基礎上,因此審計證據越多越好
34.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有:
A.控制環境
B.風險評估
C.控制活動
D.信息與溝通
E.監督
35.審計質量管理的對象包括:
A.審計行為
B.審計人員
C.被審計單位
D.審計環境
E.上級審計機關
36.常用的驗證應收賬款余額真實性的程序有:
A.實地觀察批準賒銷信用與發貨是否相互獨立
B.函證應收賬款余額
C.詢問負責應收賬款的會計人員
D.檢查應收賬款賬務處理的及時性
E.審查銷售合同、銷售發票、貨運單據等原始憑證
37.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庫存材料進行監盤時,審計人員應當:
A.親自制定盤點計劃
B.全程參與庫存材料的盤點,并對盤點質量負責
C.抽查盤點記錄,復核材料的數量、單價、金額等
D.鑒定材料的所有權
E.注意檢查材料的質量,必要時請專家鑒定
38.下列審計程序中屬于對采購與付款循環內部控制測試的有:
A.運用分析性復核方法檢查應付賬款期末余額變動的合理性
B.抽查應付賬款明細賬,證實應付賬款會計記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C.抽取部分支票,檢查授權簽字情況
D.實地觀察驗收與倉庫保管職責的分離情況
E.運用函證方法檢查應付賬款期末余額的正確性
39.審計人員審查決算日以后若干天的購貨發票,關注其日期,并審查相應的收貨記錄,查明入賬時間是否正確,其目的是證實:
A.應付賬款的存在性
B.有無未列報或未入賬的應付賬款
C.應付賬款分類的準確性
D.應付賬款的合法性
E.應付賬款總體的合理性
40.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審查要點包括:
A.租賃合同是否合法合規
B.計價是否正確
C.支付租金的賬務處理是否正確
D.是否按期計提折舊及其計算是否正確
E.合同到期的,所有權轉移是否按原定條件執行
判斷題 答對一題得1分;答錯一題倒扣1分,本題總分扣完為止;不答題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本題共10分,每小題1分。
41.國家審計機關有權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對 錯
42.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對 錯
43.審計依據的時效性是指審計依據在審計時是否有效。
對 錯
44.當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失效時,審計人員應將控制風險確定為高水平。
對 錯
4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的國家審計人員法律責任是以刑事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
對 錯
46.在對應收賬款進行肯定式函證時,如果未能收到對方的回函,審計人員可以認定該應收賬款并不存在。
對 錯
47.存貨計價方法若與前期不一致,被審計單位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說明發生變更的理由及所產生的影響。
對 錯
48.如果在審計中發現被審計單位將購置生產用固定資產所發生的投資性支出計入生產成本,而被審計單位有充分的理由,則審計人員不必進一步審查。
對 錯
49.審計人員通過審查證實企業是否依據會計準則按工資用途進行工資和職工福利費的分配,其主要目標是證實工資結算的完整性。
對 錯
50.為了防止資金管理失控,籌資、投資業務的執行與財會部門的監督應相互獨立。
對 錯
案例分析題 本題包括3個案例,每個案例10分,共30分。每個案例包括3道或3道以上的小題。每道小題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正確答案,全部選對,每項正確答案1分。多選、錯選不得分,也不倒扣分。一項以上正確答案的小題,在無多選和錯選的情況下,選對一項得0.5分。本題在專用答題卡上需填涂的題號范圍是51至64。
案例.案例一(一)資料根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安排,2005年5月,某審計機關派出審計組對某企業2004年度財務收支進行審計。有關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的資料和審計情況如下: 1.該企業2004年末預收賬款余額為520萬元,比上年末增加55%。審計人員懷疑該企業存在通過預收賬款隱瞞當期收入的行為。 2.該企業2004年末注銷了一筆應收賬款120萬元,理由是聽說債務單位已撤銷。 3.該企業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記有一筆銷售退回業務,但該企業不能提供有關的退貨原始憑證,進一步審查后,證實該筆業務是虛構的。 4.該企業2004年12月28日記錄了一筆賒銷業務收入,相關產品出庫單的日期是2005年1月8日。經進一步審查,該筆收入已在2004年末結轉成本,相關款項于2005年3月收回。(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