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以下每小題各有四項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本題共20分。每小題1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正式實施的時間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5月1日
D.2000年1月1日
2.在下列關于審計機關后續審計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后續審計就是定期審計
B.后續審計就是繼續審計
C.后續審計就是報送審計
D.后續審計是對審計決定執行情況進行的追蹤審計
3.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領導內部審計機構開展工作的應當是:
A.本單位的財務經理
B.本單位的財務部門
C.本單位的監事會
D.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
4.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所規定的審計法律責任。正確的說法是:
A.它是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
B.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審計機關的法律責任
C.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D.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5.下列屬于審計質量控制措施的是:
A.對所有審計事項均采用詳查法
B.對所有審計項目都要實施后續審計
C.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制度
D.在審計業務范圍內,選擇簡單、易審的項目進行審計
6.下列關于社會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審計人員應按有關規定接受繼續教育
B.審計人員應以服務成果的大小決定收費標準的高低
C.審計人員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爭攬業務
D.審計人員可以個人名義承接業務
7.按照《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的規定,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結束后.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報告的日期應當在:
A.15日內 B.30日內
C.60日內 D.90日內
8.下列審計證據中。證明力最強的是:
A.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
B.被審計單位會計人員的言詞證據
C.有關審計事項的環境證據
D.審計人員親自編制的相關資料
9.下列審計取證方法中。最適于實現總體合理性審計目標的是:
A.檢查 B.觀察
C.計算 D.分析性復核
10.確定符合性測試的抽查范圍時。可選擇的方法是:
A.實地觀察法 B.證據檢查法
C.經驗估計法 D.重復執行法
11.下列情況中。適用于審計抽樣的是:
A.以檢查總體完整性為目的
B.單筆業務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
C.可接受檢查風險過低
D.審計事項總體數量較大
12.在審計應收賬款時,控制詢證過程的應當是:
A.會計主管 B.應收賬款記賬員
C.審計人員 D.信用調查人員
13.被審計單位營業費用明細賬中記錄了以下項目。其中符合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是:
A.管理部門人員工資
B.常設銷售機構經費
C.生產車間領用的產品包裝物費用
D.為購貨單位墊付的運雜費
14.審計人員在審計某企業應付賬款時,發現應付某公司貨款400萬元,賬齡2年以上但通過查閱憑證,詢問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未能取得證據證實其存在性。審計人員下一步應當:
A.做出賬實不符結論
B.向債權人進行詢證
C.核對會計報表
D.直接調整賬項
15.被審計單位貨幣資金循環的下列職責分工易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是:
A.出納員負責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總賬的登記
B.報銷單據的填制和審核分離
C.支票與印章由不同人保管
D.出納員以外人員負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
16.某企業購人大型設備一臺,支付設備價款800萬元。增值稅136萬元,運雜費20萬元。安裝成本30萬元,以上款項全部用銀行存款支付。審計人員發現,該企業對此業務借記:固定資產80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136萬元,制造費用20萬元.管理費用30萬元。該項業務的上述賬務處理:
A.正確
B.錯誤.應借記固定資產986萬元
C.錯誤。應借記固定資產936萬元、管理費用50萬元
D.錯誤.應借記固定資產850萬元、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136萬元
17.對未人賬的長期借款進行審查,無效的審計程序是:
A.向被審計單位索取債務說明書,了解舉債業務
B.對利息費用實施分析性復核
C.編制長期借款明細表并與總賬核對
D.查閱企業管理部門的會議記錄、文件資料,了解與舉債相關的信息
18.審計人員對實存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收集查閱了契約、產權證明書、財產稅單等有關憑證文件,其目的是為了證實:
A.固定資產的存在性
B.固定資產的所有權
C.固定資產折舊計算的準確性
D.固定資產的完整性
19.審計人員為了證實對外投資的存在性與所有權。應實施的審計程序是:
A.查閱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明細賬
B.查閱投資收益的入賬憑證
C.查閱對外投資的實物證明,如股權登記證、債券或出資證明
D.查閱關于對外投資決策的會議記錄
20.審計人員為檢查應付工資的總體合理性可以運用的分析性復核方法是:
A.分析比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個月份工資變動情況,判斷其變動有無異常
B.根據企業的員工名冊,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報表,職工調動、錄用、解聘等原始資料。查明職工增減變動隋況
C.檢查各種獎金的發放范圍和規定標準.查明其是否真實、合法
D.檢查各種津貼、補貼開支的真實性
二、多項選擇題(以下每小題各有五項備選答案,其中至少有兩項是正確的。全部選對得滿分。多選或錯選不得分,也不倒扣分。在無多選和錯選的情況下。選對一項得0.5分。本題共20分。每小題2分。】
21.審計要素是構成審計行為的基本因素。它包括:
A.標準要素 B.證據要素
c.行動要素 D.職能要素
E.結果要素
22.根據我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審計機關:
A.應當自審計決定書送達之日起60日內,檢查審計決定執行情況
B.應當自審計決定書送達之日起90日內,檢查審計決定執行情況
C.發現被審計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未執行審計決定的,可以向人民政府報告
D.發現被審計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未執行審計決定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的申請
E.發現被審計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未執行審計決定的,可以提請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作出處理
23.下列屬于審計實施階段的工作有:
A.編制審計項目計劃
B.編寫審計報告
C.審前培訓
D.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
E.對審計事項進行實質性測試
24.審計人員在運用統計抽樣技術進行審計時,確定樣本規模應考慮的因素有:
A.總體數量
B.總體偏差水平
C.審計結論的精確限度
D.審計結論的可靠性程度
E.以往類似審計項目的經驗
25.下列關于審計人員鑒定審計證據客觀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對實物證據,不僅要核實數量。還應關注質量
B.對書面證據。不僅要核對金額.還應判別真偽
c.對言詞證據,要分析提供者的陳述是否客觀
D.經過加工匯總編制的資料比原始憑證更可靠
E.良好內部控制環境下產生的證據更可靠
26.下列關于審計管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審計管理僅限于審計計劃階段
B.審計管理包括對審計人員的管理
C.審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D.審計風險管理是審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E.審計管理必須服從于審計目標
27.審計人員對銷售與收款循環進行內部控制測試的內容有:
A.發函詢證應收賬款
B.檢查是否按期編制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
C.實地觀察不相容職務劃分情況
D.審查銷售發票是否經過授權批準
E.抽查驗證營業收入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28.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庫存材料進行監盤時審計人員應當:
A.參與制定盤點計劃
B.到現場監督盤點工作的進行
C.自始至終親自參與盤點
D.登記材料盤點記錄
E.注意查驗庫存材料質量
29.固定資產循環內部控制測試的主要程序有:
A.驗證固定資產的新增手續
B.驗證固定資產的退廢手續
C.分析固定資產折舊變動的合理性
D.抽驗固定資產的驗收報告
E.檢查固定資產賬、卡的設置情況
30.審計人員審查無形資產攤銷的主要內容包括:
A.無形資產取得的合法性
B.無形資產攤銷的期限
C.無形資產攤銷金額的計算
D.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
E.無形資產轉讓的合規性
三、混合選擇題(以下每小題各有五項備選答案。其中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是正確的。全部選對得滿分。未將正確答案全部選出或多選、錯選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本題共20分。每小題2分。)
31.根據實施審計的范圍不同。可以將審計劃分為:
A.詳細審計和抽樣審計
B.全部審計和局部審計
C.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
D.委托審計和授權審計
E.就地審計和報送審計
32.審計依據的特點包括:
A.重要性 B.層次性
C.時效性 D.可靠性
E.地域性
33.下列關于審計風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固有風險與檢查風險成正比
B.控制風險與固有風險成反比
C.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是不可控的
D.內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風險的評估水平就越低
E.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決定審計人員計劃收集證據的數量
34.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其內容包括:
A.管理當局的觀念和經營風格
B.組織結構的設置
C.員工的素質
D.人事政策
E.審計風險的評估
35.下列關于監盤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監盤是指審計人員親自盤點被審計單位的各種實物資產
B.監盤的目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資產是否真實存在
C.監盤可以證實資產的所有權
D.監盤可以證實報表中資產的披露和分類是否正確
E.監盤不能驗證資產的完整性
36.關于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正確的說法有:
A.是對審計過程和結果的全面總結
B.是作出審計決定的依據
C.是評價審計人員工作業績的依據
D.是反映審計成果的重要文件
E.是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成果的法定鑒證文件
37.在運用分析性復核方法檢查主營業務收入的完整性時.審計人員可以實施的程序有:
A.計算本期主要產品的銷售額和毛利率.并與上期比較
B.比較本期各月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
C.比較本期各月主營業務收入的實際數與計劃數
D.計算本期存貨周轉率。并與上期比較
E.計算本期流動比率,并與上期比較
38.審計人員對某企業產品成本進行審計時發現該企業在產品成本中列支了如下內容。其中符合相關規定的有:
A.給希望小學捐款50 000元
B.向供貨單位支付合同違約金8000元
C.結轉制造費用95 000元
D.因火災造成的原材料損失費85 000元
E.結轉的輔助生產費用70 000元
39.被審計單位對下列各項固定資產計提了折舊。審計人員認為正確的有:
A.經營性租出固定資產
B.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C.季節性停用的機器設備
D.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
E.已經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40.如果被審計單位投資的證券是委托專門機構代為保管的,為證實其是否確實存在審計人員可以采取的程序有:
A.編制對外投資明細表
B.檢查長期投資明細賬
C.向代保管機構發函詢證
D.逐筆檢查被審計單位相關會計記錄
E.會同被審計單位人員到代保管機構清查盤點
四、判斷題(答對一題得1分;答錯一題倒扣1分。本題總分扣完為止;不答題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本題共10分,每小題1分。)
41.審計機關的審計管轄范圍,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
42.審計指南是我國國家審計準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行政規章的法律效力,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法開展審計工作時必須遵照執行。
43.審計具體目標包括一般審計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
44.符合性測試的方式有業務程序測試和功能測試兩種。
45.審計檔案的借閱僅限定在審計機關內部,有特殊情況需查閱審計檔案或者要求出具審計檔案證明的,須經該審計項目負責人批準。
46.如果被審計單位采購與付款循環內部控制健全有效,賣方對賬單齊備,審計人員一般可不必對應付賬款余額進行詢證。
47.與庫存材料的監盤需要事先計劃不同,庫存現金的監盤應當采取突擊的方式。
48.在對銀行存款賬面余額進行審查時,為了保證審計獨立性,審計人員不能自行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只能復核企業編制的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49.初次審計時。審計人員應采用適當方法,收集充分證據來證明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再次審計時,則不必驗證固定資產的所有權。50.在審查合并會計報表之前,審計人員應重視對母公司會計報表的審計,而對子公司會計報表則不必審計。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包括3個案例.每個案例10分.共30分。每個案例包括3道或3道以上的小題。每遒小題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正確答案。全部選對,每項正確答案1分。多選、錯選不得分,也不倒扣分。一項以上正確答案的小題,在無多選和錯選的情況下。選對一項得O.5分。本題在專用答題卡上需填涂的題號范圍是51至66。)
案例一
(一)資料
2005年5月。某審計組對甲公司2004年度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審計組在審計準備階段進行的有關工作如下:
1.審計組在對甲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分析后.就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問題進行了討論,審計人員甲認為。在審計準備階段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審計人員乙認為,本次審計的整個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應確定兩個: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水平為300萬元,利潤表的重要性水平為200萬元;審計人員丙認為.應選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重要性水平中較低者作為整個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審計人員丁認為,在整個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確定之后,還應將之分配到各個賬戶或各類交易中。
2.在確定審計重點時。審計組的四位審計人員意見也不統一:審計人員甲認為,確定審計重點時應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計人員乙認為.重要性水平是確定審計重點的唯一依據。此次審計的重點應該是資產負債表中超過300萬元和利潤表中超過200萬元的項目.其他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項目就不再檢查:審計人員丙認為,確定審計重點除考慮重要性水平外.還要考慮報表項目的性質等因素;審計人員丁認為。確定審計重點應考慮以前年度審計發現的問題。
3.該審計組去年對甲公司2003年度財務收支進行過審計。甲公司2004年度轉變了經營戰略,調整了產品結構,經營目標和方針都發生很大變化,相應的內部控制并未完全建立或調整到位。因此審計組評估甲公司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均為高水平。
4.由于時間緊、人員少。而甲公司產品成本總額大且核算非常復雜.因此審計組未將甲公司產品成本核算列人此次審計范圍。
(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51.審計組成員關于確定重要性水平的討論中,你認為意見正確的有:
A.審計人員甲 B.審計人員乙
C.審計人員丙 D.審計人員丁
52.審計組成員關于確定審計重點的討論中你認為意見正確的有:
A.審計人員甲 B.審計人員乙
C.審計人員丙 D.審計人員丁
53.關于對審計風險進行的評估.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甲公司2004年調整了經營戰略和產品結構,經營目標和方針發生很大變化。固有風險應評估為高水平
B.甲公司2004年有關內部控制并未完全建立或調整到位.控制風險應評估為高水平
C.因為對甲公司2003年度財務收支進行過審計。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應確定為高水平
D.根據甲公司的實際情況。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應確定為低水平
54.在審計組評估甲公司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均為高水平的情況下。審計實施階段則應該:
A.僅實施符合性測試
B.直接實施實質性測試而不進行符合性測試
C.在實施符合性測試后進行較少工作量的實質性測試
D.在實施符合性測試后進行較大工作量的實質性測試
55.關于審計組未將甲公司產品成本核算納入此次審計范圍的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這種做法不對.甲公司產品成本總額大且核算非常復雜.應該將其納入此次審計范圍
B.這種做法可以節約審計成本。保證審計質量
C.這種做法有利于審計人員規避風險
D.這種做法加大了審計的風險
案例二
(一)資料
2005年5月。某企業審計部門對下屬全資子公司甲公司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有關甲公司銷售與收款業務的資料和審計情況如下:
1.甲公司在銷售與收款業務的管理辦法中規定:在向客戶賒銷貨物時。需經過專門設立的信用部門批準;負責應收賬款的會計人員每月編制對賬單與客戶對賬:總經理助理定期檢查銷售與收款情況。
2.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應收賬款余額為2500萬元。乙客戶是甲公司的主要應收賬款客戶,其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年末對甲公司的欠款金額分別為300萬元、500萬元和900萬元。
3.甲公司在向乙客戶銷售貨物時.收到乙客戶訂單即可發貨,不需履行賒銷審批手續。審計人員經調查核實.甲公司自現任總經理2002年1月上任后.即與乙客戶發生業務往來。由總經理特批對乙客戶采用“見訂單即發貨”的銷售方式,但甲公司信用部門并不掌握乙客戶的信用狀況。乙客戶的所在地距甲公司近二千公里。
4.審計人員采用肯定式函證方式向甲公司的客戶發函詢證應收賬款余額。除未收到乙客戶的回函外,其他客戶均回函,且證明欠款金額與函證金額相符。
5.審計人員在對甲公司主營業務交易的截止期進行測試的過程中,發現乙客戶2004年12月28日訂購貨物一批,甲公司2004年確認銷售收入及應收賬款50萬元,該批貨物于2005年1月5日發出,甲公司發貨后即結轉成本40萬元。
(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56.甲公司銷售與收款業務的下列措施中,符合內部控制要求的有:
A.由專門設立的信用部門批準賒銷信用
B.負責應收賬款的會計人員編制對賬單與客戶對賬
C.總經理助理定期檢查銷售與收款情況
D.在信用部門不掌握乙客戶信用狀況的情況下.由總經理特批向乙客戶“見訂單即發貨”
57.對未回函的乙客戶,審計人員應當:
A.認定該賬戶余額無誤
B.再次發函
C.將應收賬款明細賬與總賬核對
D.進行賬齡分析
58.在無法從外部取得能夠證實乙客戶應收賬款余額的證據時。審計人員可采取的替代程序是:
A.檢查乙客戶訂貨單
B.檢查甲公司銷售發票副本
C.檢查甲公司發運單
D.檢查甲公司應收賬款明細賬
59.審計人員在核實甲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交易的截止期時。應重點關注的日期有:
A.發票開具日期
B.記賬日期
C.發貨日期
D.合同簽定日期
60.關于甲公司對乙客戶2004年12月28日訂購貨物的賬務處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甲公司的賬務處理正確
B.多計2004.年末應收賬款40萬元
C.多計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50萬元
D.多計2004年末存貨40萬元
案例三
(一)資料
2005年4月,某省審計廳派出審計組,對某公司2004年度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有關該公司生產與存貨循環的資料和審計情況如下:
1.審計人員對該業務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了解和測試后,認為該公司的內部控制較為健全有效。
2.該公司實行永續盤存制。每個月末對存貨進行盤點。審計人員抽查該公司的存貨盤點記錄未發現問題。
3.該公司主要生產一種產品,2004年該產品銷售單價和數量與2003年基本持平,生產工藝和原材料價格未發生明顯變化,但2004年毛利率比2003年增長了20%。
4.審計人員在運用分析性復核方法檢查產成品存貨總體合理性時,發現2004年產成品存貨周轉率為4.0。而2003年產成品存貨周轉率為4.5。
5.該公司將一批原材料用于某項在建工程.并按其購進成本10萬元,借記在建工程10萬元,貸記原材料10萬元。該公司適用增值稅率17%。
6.審計人員在審查該公司資產負債表日前后的原材料驗收單時發現,該公司2004年12月28日驗收入庫的一批原材料未進行賬務處理。原因是年底以前未收到購貨發票,也未支付貨款。
(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61.審計人員在對該公司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進行測試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編制存貨余額明細表并與總賬核對相符
B.抽取部分存貨出、入庫業務。追蹤檢查其業務處理過程
C.審查產品生產和成本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D.檢查生產與存貨管理各環節不相容職責的分離情況
62.審計人員在抽查該公司的存貨盤點記錄時,應重點關注的事項有:
A.存貨盤點的范圍和組織方式
B.存貨盤點結果與賬面金額是否一致
C.盤點工作是否影響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
D.存貨出庫單有無銷售部門主管批準的簽字
63.該公司毛利率大幅度增長的可能原因有:
A.直接人工費用降低
B.制造費用降低
C.銷售費用降低
D.管理費用降低
64.該公司2004年產成品存貨周轉率比2003年降低的可能原因有:
A.營業費用增加
B.管理費用增加
C.產成品結存數量減少
D.產成品結存數量增加
65.該公司將原材料用于某在建工程的賬務處理會導致:
A.少計增值稅銷項稅額1.7萬元
B.多計增值稅銷項稅額1.7萬元
C.少轉出增值稅進項稅額1.7萬元
D.多轉出增值稅進項稅額1.7萬元
66.該公司因購貨發票未到而沒有對驗收入庫的原材料進行賬務處理,其造成的影響是:
A.少計生產成本B.少計負債
C.多計當年收人D.少計當年利潤
2.實施階段
①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
在審計實施階段,注冊會計師應按照審計計劃的安排,對擬予信賴的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通過符合性測試,注冊會計師應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及控制風險作出進一步的評價,并據此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如果認為在準備階段對內部控制的評價有誤,則應及時修訂原審計計劃。
②對會計報表項目進行實質性測試
實質性測試是在符合性測試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審計技術方法,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各項目認定的正確性與公允性進行的證實性測試。它包括對交易和余額的詳細測試和對會計信息及非會計信息的分析性復核。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大多數的會計報表審計都要執行符合性測試程序,但并不是每次會計報表審計都必須執行這類程序。而實質性測試程序則是在每次會計報表審計中都必須執行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完全依賴實質性測試程序來獲取審計證據。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可以采用檢查、監盤、觀察、查詢及函證、計算和分析性復核等審計技術方法,獲取所需要的審計證據。
③重新確定重要性水平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在準備階段所確定的重要性標準,評價所發現的問題是否重要。注冊會計師在運用審計技術對報表各項目進行審查,并確定了各項目的實際錯誤額后,應將各項目的錯誤總額與重要性的初步判斷數進行比較,以此來確定會計報表的可接受程度。
例題:(2004)案例分析題
(一)資料
2004年3月.某市審計局派出審計組對某重點國有企業2003年度財務收支進行審計。有關審計情況和資料如下:
1.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近年來該企業利潤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
2.審計組調查該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后,認為內部控制較為健全合理,準備依賴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并據此將控制風險評估為低水平。同時按照該企業2003年度稅后利潤的lO%確定重要性水平為90萬元。審計組僅根據確定的控制風險水平和重要性水平編制了審計實施方案.確定了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
3.在現場進行實質性測試中,審計組發現該企業內部控制并不是十分有效,原來評估的控制風險水平偏低,應該定為中等水平,而且審計實施方案也應該進行相應調整。鑒于審計實施方案已經制定,審計組決定不修改書面的審計實施方案,但在現場審計中,每個審計人員調整了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
4.現場審計結束,審計組在起草審計報告時.未對重要性水平進行重新考慮和評估,就以準備階段確定的90萬元為標準,審計發現的90萬元以下的所有錯弊均不寫入審計報告。
(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
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51.關于審計組對控制風險進行的評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審計組在評估控制風險水平之后。還應根據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確定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
B.審計組在最初評估控制風險時.應當遵守謹慎原則.將控制風險直接評估為中或高水平
C.在現場進行實質性測試前。審計組除關注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外.還應關注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D.審計組在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的基礎上.還應進一步進行內部控制測試
答案:
52.關于審計組對重要性水平的確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以稅后利潤的10%確定重要性水平是比較合適的
B.應該選擇利潤以外的指標作為基礎確定重要性水平
C.應該選擇稅前利潤為基礎確定重要性水平
D.應該以近兩年的稅后利潤平均數為基礎確定重要性水平
答案: B P149
因利潤波動較大.不易以利潤率為基礎。
53.關于審計組制定審計實施方案和在現場審計階段對方案進行的調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審計組應該根據情況調整控制風險的估計水平.并對審計實施方案進行書面修改
B.審計組可以不對審計實施方案進行書面修改。但必須調整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
C.在現場審計階段,不論是口頭上,還是書面。均不能修改審計實施方案
D.在審計準備階段僅根據控制風險水平和重要性水平還不能制定審計實施方案
答案:AD
54.關于審計組在審計報告編寫過程中有關重要性的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報告階段運用重要性時除考慮錯弊的金額外,還應該考慮錯弊的性質
B.重要性水平以下的錯弊也應全部寫進審計報告
C.編寫審計報告不需要考慮重要性水平
D.報告階段應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定與準備階段確定的重要性水平一致
答案:AD P153
55.如果審計組在審計實施階段仍采用原來估計的較低的控制風險水平。可能產生的影響有:
A.審計人員沒有執行足夠的實質性測試
B.審計人員執行過多的實質性測試
C.審計結論錯誤的可能性增大
D.審計效率降低
答案:AC P215
例題:(2005)案例分析題
(一)資料
2005年5月。某審計組對甲公司2004年度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審計組在審計準備階段進行的有關工作如下:
1.審計組在對甲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分析后.就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問題進行了討論,審計人員甲認為。在審計準備階段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審計人員乙認為,本次審計的整個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應確定兩個: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水平為300萬元,利潤表的重要性水平為200萬元;審計人員丙認為.應選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重要性水平中較低者作為整個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審計人員丁認為,在整個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確定之后,還應將之分配到各個賬戶或各類交易中。
2.在確定審計重點時。審計組的四位審計人員意見也不統一:審計人員甲認為,確定審計重點時應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計人員乙認為.重要性水平是確定審計重點的唯一依據。此次審計的重點應該是資產負債表中超過300萬元和利潤表中超過200萬元的項目.其他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項目就不再檢查:審計人員丙認為,確定審計重點除考慮重要性水平外.還要考慮報表項目的性質等因素;審計人員丁認為。確定審計重點應考慮以前年度審計發現的問題。
3.該審計組去年對甲公司2003年度財務收支進行過審計。甲公司2004年度轉變了經營戰略,調整了產品結構,經營目標和方針都發生很大變化,相應的內部控制并未完全建立或調整到位。因此審計組評估甲公司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均為高水平。
4.由于時間緊、人員少。而甲公司產品成本總額大且核算非常復雜.因此審計組未將甲公司產品成本核算列人此次審計范圍。
(二)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從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51.審計組成員關于確定重要性水平的討論中,你認為意見正確的有:
A.審計人員甲 B.審計人員乙
C.審計人員丙 D.審計人員丁
答案:CD(P150)
52.審計組成員關于確定審計重點的討論中你認為意見正確的有:
A.審計人員甲 B.審計人員乙
C.審計人員丙 D.審計人員丁
答案:CD(P84)
53.關于對審計風險進行的評估.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甲公司2004年調整了經營戰略和產品結構,經營目標和方針發生很大變化。固有風險應評估為高水平
B.甲公司2004年有關內部控制并未完全建立或調整到位.控制風險應評估為高水平
C.因為對甲公司2003年度財務收支進行過審計。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應確定為高水平
D.根據甲公司的實際情況。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應確定為低水平
答案:ABD(P152)
54.在審計組評估甲公司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均為高水平的情況下。審計實施階段則應該:
A.僅實施符合性測試
B.直接實施實質性測試而不進行符合性測試
C.在實施符合性測試后進行較少工作量的實質性測試
D.在實施符合性測試后進行較大工作量的實質性測試
答案:B(P152 P184)
3.終結階段
①復核審計工作底稿
復核的內容主要包括:所引用的有關資料是否翔實可靠;所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否真實可靠、充分適當;審計判斷是否有理有據;審計結論是否恰當。若發現證據不足,則應立即補充收集、獲取新的證據材料。
②出具審計報告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在實施階段實質性測試的結果,并結合職業經驗,對會計報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報表使用者改變其決策的重大遺漏或歪曲作出判斷,以便據此出具恰當類型的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應對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③建立審計檔案
通常可根據對審計資料的使用期限和作用大小,將審計工作底稿歸類為永久性檔案和當期檔案加以分檔保管。為了保證審計檔案的安全完整,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制定審計檔案保管和保密制度,對審計檔案妥善管理,并對審計檔案中所涉及的商業秘密及有關內容予以保密。對于有關人員確因工作需要要求查閱審計檔案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履行嚴格的借閱手續。
與國家審計程序相比,社會審計程序還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由于社會審計的特點是受托審計,因此社會審計通常可不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接受一個項目的委托,就制定一個項目的審計計劃。二是由于社會審計只是獨立地履行公證職能,因此社會審計在出具審計報告后,不需要再進一步提出審計建議或作出審計處理處罰的決定。
二00五年全國審計師資格考試<審計理論與實務>試題標準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P7)
2.D(P37)
3.D(P50)
4.C(P57)
5.C(P118)
6.A(P126一128)
7.C(P144)
8.D(P162一167)
9.D(P190)
10.C(P208)
11.D(P96)
12.C(.P297)
13.B(P309)
14.B(P324)
15.A(P368y
16.B(P408)
17.C(P446)
18.B(P406)
19.C(P433)
20.A(P390)
二、多項選擇題
21.ACE(P22-23)
22.BCDE(P147)
23.DE(P142)
24.ABCD(P220)
25.ABCE(P167)
26.BCDE(P254)
27.BCD(P286-287)
28.ABE(P355)
29.ABDE(P403)
30.BCD(P472)
三、混合選擇題
31.B(P34)
32.BCE(P158-159)
33.DE(P181-182)
34.ABCD(P195-197)
35.BE(P188)
36.ABCD(P240)
37.ABC(P289-290)
38.CE(P342)
39.ABC(P411)
40.CE(P457)一般應通過詢證來證實其存在與否
四、判斷題
41.√(P45)
42.×(P79)
43.√(P133)
44.√(P207)
45. ×(P271)
46.√(P324)
47.√P373)
48. ×(P378)審計人員選取哪一種方法取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程度。
49.X(P407-408)
50.X(P492)
五、案例分析題
51.CD(P150)
52.CD(P84)
53.ABD(P150)
54.B(P150 P182)
55.AD(P84)
56.AC fP283)
57.B(P282)
58.ABC(P299)
59.ABC(P293)
60.C(P293)
61.BCD(P337)
62.AB(P337)
63.AB(P341)
64.D(P353)
65.C (上冊P192下冊306)
66.B(P357)